夏普賣樓廉頗老矣 日本家電衰落的背后
受累于日本企業的通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1342.htm除了夏普,其它日企巨頭也都處于“破產”危機中,賣樓、裁員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
今年2月,索尼宣布,2014財年全年依然虧損,這是其7年內第6次虧損;松下宣布,其2014財年第三財季營業利潤下滑了2.8%,由去年同期的116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下滑至113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
有分析稱,日企集體衰落主要源于消費電子領域與韓企的競爭處于下風,且難以適應中國市場的價格競爭。但更為關鍵的是,受累于日企自身的通病,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創新匱乏,守著品牌老本過活。夏普在第一號收音機和電視機之后,再沒有叫得響的“引導潮流式創新”產品。
其二,管理古板,典型的日本企業管理,下屬聽命于“獨裁”式CEO,領導方向錯誤整個企業就很難翻身。夏普三任總裁的高層變動,其走馬觀燈的人事體系,正是日企管理詬病的最直接體現。
其三,技術封閉,執著于閉門造車的標準不肯與快速發展的世界接軌,堅持多年的標準一旦被拋棄沉沒成本巨大。夏普多年來以技術優勢、生產質量優勢自居,便是最好的例證。
其四,大企業病,注重績效考核,形成各自為戰的子公司,臃腫的企業形態,過長而缺乏核心的產品線。
其五,企業文化封閉,本土外的市場本地化都不好,空降的日本干部玩不轉本地營銷。從夏普不能很好適應中國市場,就能看出很多端倪。
轉型或成唯一出路
面對每況愈下日子,夏普該怎么辦?索尼等日企轉型或許能給其重要啟發。這也意味著,轉型將成為夏普未來發展的唯一出路。
自2012年平井一夫就任CEO以來,索尼就開始踏上轉型之路。目前,索尼在剝離彩電業務,出售PC業務,重組手機部門后,宣布加碼影像傳感器業務。
經過三年來的持續轉型,索尼取得了漸進式的穩定發展。循著“做強核心零部件業務、堅守手機電視等傳統業務、強化顯示產業鏈業務能力”轉型思路,索尼在游戲業務、電視業務、手機業務、家居服務四方面都有新品面世,市場的接納讓索尼擁有了復蘇的氣息。
此外,另一日企巨頭松下也在積極轉型,決定逐漸縮小家電等生產,擴大汽車和住宅相關產業的發展。
當然了,夏普能否轉型成功還得靠自己,畢竟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能否摘掉“廉頗老矣”的帽子,我們拭目以待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