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聯姻蘋果:戰略組合發力中國市場 打造生態變革
IBM大中華區戰略部總經理、Mobilefirst中國區負責人郭繼軍透露,在和蘋果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幾乎打破了所有可以打破的陳規,從應用開發、應用交付、后臺集成,到服務模式、收費模式,以及與合作伙伴、客戶的溝通方式,跟IBM傳統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還學習了蘋果獨特的文化與產品特點。”事實上,IBM內部變革的關鍵,在于其是否能在企業內部推行適用于新生態的流程與規則。這是IBM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509.htmIBM與蘋果的戰略組合,開始在中國市場發力。日前,IBM與蘋果開始向中國市場提供10款面向iOS的MobileFirst應用。
2014年7月15日,IBM與蘋果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MobileFirst for iOS的企業級應用。合作之初,雙方計劃在2015年發布100款面向不同行業的企業級應用。截至目前,蘋果與IBM已經正式發布了32款應用,其中首批10款應用將被翻譯成中文,為中國的零售、保險、金融、政府、電信和航空六大行業提供服務。根據計劃,接下來的半個月里,蘋果、IBM還將在上海、北京舉辦展示會,為企業用戶展示其產品、功能。
目前來看,MobileFirst正在企業級市場飛速成長。IBM大中華區戰略部總經理、Mobilefirst中國區負責人郭繼軍介紹:“除了這32款已經發布的應用之外,我們還有幾十款應用在推進中,年底前完成100個應用的目標很容易實現。”而且,“IDC統計,目前企業移動化市場的增長速度為27%,而我們的增長速度,比這快得多。”
消費級設備已經成為企業市場的主流,微軟的Surface、Google的Chromebook都是這一市場的新寵。不難理解,蘋果也需要企業級市場的戰果來延續收入增長。傳統業務日益下滑的IBM,更是必須趕上這波移動化浪潮。
蘋果發力企業級
事實上,蘋果設備在企業級市場已經擁有較高的占有率,大量的蘋果用戶在企業辦公時使用自己的設備。
但是嚴格來說,向企業銷售設備或提供企業級售后服務并非蘋果的主要業務,因此很多企業的移動設備采購、升級與蘋果并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其次,蘋果并不提供企業級軟件,相比于硬件設備的一次性銷售,軟件服務才是企業市場真正的利潤所在。
iOS生態系統帶來的用戶黏性并沒有體現在企業級市場上,iPad的銷量下滑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一問題。2014財年Q2至今,蘋果iPad銷量、收入連續6個季度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均超過10%。
2014財年Q4至2015財年Q3,iPad的銷量為 123萬、214萬、126萬,109萬臺,分別同比下滑13%、18%、23%、18%。目前,iPad的銷量、收入已經倒退至2012年的水平。
但與此同時,依托辦公軟件支撐的Surface表現與iPad形成鮮明對比。2015年Q2,Surface部門營收8.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7%。此外,Google的Chromebook也在蠶食iPad市場,尤其是教育市場。2013年,iPad在美國教育市場的占有率接近90%。但2014年Q3,蘋果iPad在美國教育市場首次丟掉了榜首的位置,其銷量為70.2萬臺,落后于谷歌Chromebook的71.55萬臺。
如果微軟、Google能夠在WP、Android手機上復制企業市場的成功經驗,那么iPhone也極有可能受到影響。
2014年7月,蘋果與IBM達成合作,年收入千億美元的IBM堪稱企業市場的巨無霸,擁有龐大的銷售、服務團隊,以及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并且對企業軟件開發、移動化轉型的積累領先于其他企業。這些資源都可以彌補蘋果的不足。為推動MobileFirst,蘋果、IBM各自組建精英業務團隊,雙方團隊直接向CEO匯報工作。郭繼軍介紹:“所有IBM的行業專家都有為這一戰略傾注精力,蘋果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專家資源。”
此后,蘋果又推出了“移動合伙人項目”,并與另一家企業巨頭思科達成合作,思科業務側重于網絡設備、企業視頻會議。郭繼軍透露:“今后可能還會有IBM、蘋果、思科三方的資源合作。”
除了引進資源之外,蘋果還對產品做出變革。大屏幕、高配置的iPad Pro,以及Apple pencil都是蘋果進入企業級市場的更強大的工具,蘋果宣稱:“iPad Pro比80%的便攜PC都要快,是最理想的專業生產力設備。”蘋果還展示了由IBM為航空領域推出的Passenger Care應用,該應用可以讓地勤人員更合理分配機場人流量,幫助空乘人員提供臨時升艙、及時改簽等服務,該應用也將在中國發布。
iPad Pro被視為蘋果在企業級市場的催化劑,或許是感覺到iPad Pro的威脅,微軟搶在蘋果發布會前一天宣布與Dell、HP達成合作協議,三方聯手在企業級市場推廣Surfac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