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轉型陰影:關閉工廠并裁員1300人
日本電子巨頭松下電器的關廠行動仍在繼續,這一次是擁有15年歷史的北京鋰電池工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9540.htm8月27日,松下中國相關人士對記者確認了北京鋰電池工廠即將關閉的消息。她對記者說,“松下在7月31日已經向工人完成了說明,8月底北京工廠將停止生產,9月以后生產結束。”
在接連關廠的背后,向B2B模式轉型的松下,正在實施盈利結構改革。而改革能幫助松下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實現10萬億日元的銷售目標么?
北京工廠關閉
身為全球鋰離子企業四強之一,松下卻關閉了自己的北京鋰電池工廠。
據記者了解,這家工廠由三洋電機在2000年成立,松下在2009年完成對三洋的并購后,接管了工廠。

上述松下中國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北京工廠主要為手機、數碼相機以及平板電腦生產鋰電池。但這些產品的市場正在萎縮。
該人士告訴記者,“現在主力產品的需求量在下降,價格也在不斷下降。面對市場動向,我們認為主力市場難再恢復,所以關閉了工廠。”
據記者了解,這家工廠原來主要為諾基亞生產手機電池。但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在2014年已經賣給微軟。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也降低了數碼相機的市場需求。
有消息稱,2014年度該工廠的銷售額僅有180億日元左右,但這個數字沒有得到松下中國方面的證實。
伴隨工廠關閉的,是大約1300名員工的裁員。上述松下中國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員工的安置工作正在探討中,因為涉及到多個個體,安置進度還不能確定,相關費用也沒有公開。
盡管關閉了北京工廠,但該人士也對記者確認,松下位于中國的其余電池工廠依舊運轉正常。“松下電池的戰略地位沒有發生變化。”
據記者了解,松下在中國的鋰電池工廠還有蘇州和無錫兩處,主要生產用于個人電腦的鋰電池。此外,松下在上海、沈陽、安陽等地也擁有電池工廠,但業務側重點不同。
但顯然,松下的鋰電池業務已經將重點轉向了利潤率更高的車載電池等方向。
事實上,松下已經同美國電動汽車商特斯拉展開密切合作。
2013年10月底,松下宣布擬在未來4年,向特斯拉提供20億塊鋰離子汽車電池。而外界預測松下從中大概會獲得70億美元的收入。
而今年上半年,松下曾宣布要在2015財年內對汽車產業投資1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1億元)。而該投資將主要用于建設松下與特斯拉在美合資的預計耗資50億美元的電池工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