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FDD掉隊4G 中國聯通被重組“緋聞”纏身
時任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在2010年的年中總結會上擔憂地說,中國聯通當時在中國獨有的3G和iPhone智能手機令他“感到心驚肉跳”,他說,坐飛機的時候,頭等艙里全是聯通iPhone用戶,“這個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613.htm在智能手機補貼的強勁拉動下,2011年中國聯通凈利達42.3億元,增幅14.2%,2012年,中國聯通A股公司凈利潤為70.3億元,同比增長68.4%。
這一增幅遠高于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2.7%和-9.5%。中國電信的一位人士評價說,這樣的增幅完全突破了電信市場規律,充分說明WCDMA牌照帶給中國聯通的紅利之大。
但高額的終端補貼令中國聯通入不敷出,當年,中國聯通3G手機補貼為31.7億元人民幣,凈利38.5億元,同比跌59.7%。2011年-2013年,中國聯通一直利用高額補貼來吸引3G用戶。
因受資金制約,中國聯通無法突破業務瓶頸。而且,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分別在2012年初和2013年初引入了iPhone,關上了中國聯通用戶高速增長的窗口。
截至2013年底,中國聯通共擁有1.23億3G用戶,移動用戶總量為2.8億。這個成績與中國電信1.03億、中國移動1.9億的同期3G用戶數相比,幾乎沒有什么優勢。
中國移動的一位高層人士向記者評價,中國聯通手握一手好牌,但除了高額補貼,沒有任何強有力的組合出擊戰略,愣是讓拖著半死不活的TD-SCDMA網的中國移動挨到了4G,現在中國聯通幾乎沒有機會了。
掉隊4G
聯通始料未及的主要有兩點:一是錯估了4G牌照的發放時間,二是沒想到4G對3G的替代如此迅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去年6月,中國移動大幅下調4G資費,降幅高達50%以上。對該次調價,中國聯通執行董事兼總裁陸益民當時表示,對中國聯通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但此后中國聯通的月度運營數據顯示,隨著移動4G基站建得越來越多、資費越來越便宜,其境地越來越被動。從2014年8月開始,中國聯通的月度用戶增量降低至數十萬級別,今年2月開始走向逆增長,用戶數不增反減。
中國聯通始料未及的主要有兩點:一是錯估了4G牌照的發放時間,在4G牌照發放前夕還對3G的網絡升級技術DC-HSPA+賭下重金;二是沒有想到移動4G對中國聯通3G的替代如此迅速。
從2013年開始,中國聯通開始投入全部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將3GWCDMA網絡大規模升級為DCHSPA+,升級后的網速可以高達42M,有分析稱,按照國際電聯標準,DCHSPA+已經屬于4G。
2014年,中國移動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了超過40萬個基站,中國電信也新建了數萬個新站點,中國聯通則反而行之:還是將3G作為投資重心,甚至縮減固網投資規模,在優先保證WCDMA投資的情況下,適度投資LTE。
中國聯通的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中國聯通在3G技術上持續重金投入的原因有二,一是主打數據業務的中國聯通3G網絡剛剛步入盈利周期,如果在此時大規模投入LTE,巨額3G投資就形同打水漂。
此外,中國聯通投資能力是三大運營商中最弱的,從HSPA+(基于3G的一種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升級到DC-HSPA+(雙載波HSPA+,最大下行速率可高達42M,也被俗稱為42MHSPA+)對于網絡改動非常小,成本也比較低,投資回報率和收益率還不錯。而且DC-HSPA+的產業鏈也比較強,完全可以支撐中國聯通大規模商用。
中國聯通也為未來的4G做好了技術打算。從技術角度來說,如果聯通要建設4G網絡,將現有HSPA+網絡升級至FDD的技術困難小、成本低,大多數基站只需增加一塊主板、更新一下射頻天線和軟件,甚至“一個基站升級,2個技術人員一晚上就能搞定”。
今年2月,工信部終于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FDDLTE4G牌照。牌照發放后,中國電信堅定了4G演進戰略,并在近期的天翼終端大會上進一步推出了“4G+”戰略,試圖在4G網絡規模劣于中國移動的現狀之下,抓住網速更快這個突破口。
而中國聯通實施的是“3G/4G一體化”戰略,既建設4G網絡,又繼續加強3G的投資,想通過發揮自己的3G優勢來提升自己4G的競爭力。
一位行業專家評價,從中國聯通把全部資金投入到HSPA+的布網和升級開始,確實在早期用42M的3G網絡拉開了與移動、電信的差距。但從更大的時間維度來看,中國聯通其實“贏了一場戰役,輸了一場戰爭”。
另一位中國電信人士向記者評價,網絡升級對運營商用戶規模的影響是根本性的。他認為,中國聯通的戰略失誤在于,當競爭對手都在打4G牌的時候,聯通打出了一手漂亮的3G副牌,但副牌畢竟是副牌,4G主牌沒打好,一切皆是徒勞。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