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業績翻番:新華三的底氣從何而來?
另外,清華紫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研發實力也是新華三所看重的,清華紫光的背后是清華大學雄厚的科研力量、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多學科綜合優勢,而紫光本身亦即是國家重點高新科技企業和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因此,對于新進加入紫光集團的新華三來說,其本土創新之路必定是越走越寬闊。據王景頗透露,今年新華三將研發投入在去年基礎上增加了40%。“原來,我們每年都將15%的營收投入到研發中,現在有了資本市場的強大助力,我們將投入更多的力量來進行創新和研發,保持技術的領先優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067.htm有了資本市場的強力支撐和科研資源的不斷注入,新華三有了更多的騰挪空間。據華三通信相關人士透露,公司將會進入更多的市場領域,繼續完善已有的產品序列,甚至進入更為廣闊的消費級市場。
用戶決定了新華三的高度
哪怕是從全球來看,一家企業在短短12年時間中,三次更換股東卻還能活下來,都是絕無僅有的。但華三通信雖然經歷了三次控股權變更,不但好好地活了下來,反而越活越年輕。
在王景頗看來,核心技術團隊穩定性與團隊合作機制是華三通信能夠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能夠活到現在,不是憑運氣,而是毅力和實力。”
“2003年,華三通信剛剛成立的時候,思科擁有全球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在國內也是遙遙領先。思科的產品和技術都是非常優秀的,但為什么華三通信能夠異軍突起,在國內企業網市場上超過思科?”王景頗介紹,“思科作為全球企業很難單獨為中國的用戶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但華三通信作為本土企業,一直以來都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無論是研發還是市場服務都是根植于客戶。”
王景頗還向筆者介紹了幾個經典客戶案例。第一個是和百度的合作,華三通信和百度在2006年就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展開數據中心交換網絡方面的研究,“因為當時的網絡技術是跟不上用戶需求的,我們和百度在研發階段就開始合作,在產品TR4階段就進行聯合對接和調優。”第二個是和騰訊的合作,“騰訊擁有非常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很多協議都是自己開發的,但這些協議需要在我們硬件廠商的設備上落地,只有華三通信能夠在第一時間全面滿足,因為我們的網絡操作系統Comware7完全是自主研發的、模塊化的操作系統,能夠更好的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對于擁有百度、騰訊這樣的客戶,王景頗非常自豪。因為在他看來,客戶的高度也最終決定了華三通信的高度。“我們所服務的用戶群體和應用場景,對于IT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未來首先出現在中國IT技術創新肯定會越來越多。”
不僅僅是在互聯網領域,在傳統的政府、金融、制造、教育、醫療等行業,華三通信也都擁有羨煞旁人的客戶群。華三通信現已服務70%以上的中央部委、“十二金工程”中的九個全國骨干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500強企業中的400家,全部“211”高校和“985”高校,并規模服務于運營商市場。
2015年,HP與清華紫光、IBM與聯想、CISCO與TCL…..中國的ICT市場競爭更加復雜與激烈,新華三的這一次展翅騰飛究竟能夠創造出怎樣的奇跡?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