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通盤考量十大成功要素 物聯網云端轉型之路更順遂

        通盤考量十大成功要素 物聯網云端轉型之路更順遂

        作者: 時間:2015-06-29 來源:新電子 收藏

          多方合作追求系統層次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422.htm

          他們將做這類描述的目的何在?當然,如果我們所考慮的企業校園到處布滿智慧終端設備,人們隨時都在利用“對話頻繁和持久的通訊手段”傳輸大量數據,那么肯定須要比15Mbit/s更多的資源與云端保持連接。

          是不是這些人將IT基礎設施與基礎設施混為一談?為全面實施物聯網,就須要采用系統層次的方法(圖3),以覆蓋從最細小的邊緣/感測器節點(物)、各種不同類型的閘道器、一直到云端和數據中心、各種應用及服務供應商等各方面。其中包括嵌入設備或云端的數據分析引擎,帶有各種軟體開發套件(SDK)、通訊零組件、資料緩存、不同層級的頻寬管理等工作,而全世界有能力將所有上述各項需求都集于一身的企業則是屈指可數(只能達到個位數)。

          

         

          圖3 物聯網設計須涵蓋軟硬體系統方案才能實現。 資料來源:

          即使能夠具備這種能力,企業依然需與小設備/物一側的企業結成合作夥伴,因此當某個人聲稱他們可提供一站式服務時,實際情況是:他們或者能支持某種現有物聯網基礎設施與云之間的通訊,并為其增加某種新特性(大部分物聯網垂直市場的某種子設備),或者系統并不如他們所說的全面,甚至是這兩種情況都存在。

          更不用說,現階段使用者能選擇的無一例外地都是各自獨立的云端和物聯網系統。雖然某些公司已開始開發一種云生態系統(即所有云的云),但是在成為真正的物聯網云生態系統之前,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IT云生態系統(與物聯網云生態系統相對應)歷經過去幾年的發展,正如最初所預期的那樣,隨著技術不斷推廣,一個無縫的和無限的虛擬環境逐漸出現,在這個環境中,通訊、存儲、運算、網路和行動服務、資料分析,以及其他的商業目的都可以得到實現。

          隨著需先期資本支出的項目極大地減少或消失,云端服務收益模式也開始結出成果。其中包括用戶可擴展性變得更加靈活和可控,不同企業可按照需求自行增加功能,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即付即用等好處。云服務提供商將承擔起許多企業對IT方面的要求,并成為他們至關重要的商業和通路合作夥伴。

          物聯網云端需求迥異

          雖然有上述的種種成就,根本問題依然是:傳統IT云及生態系統與物聯網是否一致?答案是:雖然60-70%一樣,但另外30-40%差異會讓業者推出的產品鎩羽而歸,讓看上去是為物聯網準備的云,對目標應用卻幾乎毫無用處。

          這種差異幾乎存在于整個端到端系統當中,從“物”的一側一直到云端資料中心無一例外。傳統IT云、網路或行動應用云通常代表著較大的設備和較為豐富的云資源;而傳統云系統中的物通常都由伺服器、自動售貨機、汽車、閘道器、或智慧終端(筆電、平板、智慧手機等)所組成。

          這些設備通常直接透過蜂巢式網路連接、無線廣域網路(WAN)+無線區域網路(Wi-Fi)(LAN)、或光纖(WAN)+Wi-Fi(LAN)與云連接在一起。而新一代物聯網中的物則更多是資源極為有限的設備,例如安裝在門廊處的感測器一般利用小型電池驅動,用于探測通過后門進入房間的人,還有安裝在道路設施(橋梁等)上并以電池驅動的震動感測器,以及在之前列出幾個例子中的設備等。

          過往的情景是在一間辦公室里有二十部智慧終端設備,這些設備以墻上的電源插座供電,或透過容量較大且會定期充電的電池提供電力;相較之下,物聯網云及生態系統的情景就是在同樣規模的辦公室里有五百種不同類型的感測器和物,如果有多間辦公室,數量更會多達上千個,且大多數都在電池的驅動下工作長達數年時間(消費級別的物聯網電池壽命為4-5年,工業物聯網的電池壽命為8-12年)。

          許多物聯網裝置安裝一顆小型8位元微控制器(MCU)為大腦,具有極有限的內存和其他資源,也許還須安裝在好幾層的閘道器、繼電器、開關,甚至是其他的物之后,位于一個處于休眠狀態的網路里。當通訊連接開啟時(要記住大部分時間內這些微控制器都處于不工作狀態),頻寬非常窄,訊息可能會在網路中通過幾次傳遞。對于那種對話頻繁、定期向物發出Ping指令模式的通訊系統來說,這種要求肯定難以滿足。

          物聯網云端發展十大要素

          極為重要的一點是,物聯網系統須能進行全面擴展和升級,且這種擴展不僅在云端側,而是在云到物之間的連接一側,甚至在物的一側都應該是可行的。除安全通訊系統外,資料采集和收集能力同樣也須是可擴展的,如果業者的目標是消費應用程序,那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有可靠的行動應用開發平臺,且能支持最常用的智慧手機操作系統。

          換句話說,開發者必須讓中介軟體(Middleware)變得更加靈活、可擴展、能同時管理更多的物;還須對過去的整個通訊拓撲進行反思。最后,則要對分析引擎和應用開發環境給予更多的關注,根據所要開發的物聯網應用程序不同,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視覺呈現工具和商業模式。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關鍵詞: Atmel 物聯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铁岭市| 元谋县| 威宁| 遂宁市| 渑池县| 云林县| 抚远县| 汕头市| 盐亭县| 米易县| 龙陵县| 女性| 临潭县| 肃宁县| 陵川县| 蛟河市| 尚义县| 罗平县| 重庆市| 松滋市| 萝北县| 疏勒县| 永清县| 瓮安县| 建阳市| 和顺县| 防城港市| 平顶山市| 吉木萨尔县| 酉阳| 平果县| 滦南县| 阳东县| 酒泉市| 桐庐县| 雷州市| 榆中县| 清河县| 兴和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