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千萬用戶是智能電視引爆點?
6月15日,海信電器正式宣布,其智能電視激活終端數正式突破千萬達到1067萬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112.htm千萬智能電視用戶是什么概念?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曾在2013年樂視公司年會上對此詮釋:“如果我們的TV端用戶達到100萬戶、500萬戶,甚至1000萬戶,聚變效應將顯現,屆時我們將屹立于行業之巔,僅開機廣告的價值,就可媲美頂級衛視。”
賈躍亭不愧為“賈布斯”,眼光銳利。基于海信1000萬戶智能電視激活終端數,海信宣布,加多寶與蒙牛兩個品牌已經選擇海信智能電視平臺投放廣告1000萬元。盡管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次日向媒體謙虛地表示“數字只是個結果,不能說它象征了什么”。然而,兩個1000萬同時出現,還是很能說明問題。華數集團總裁曹強認為:“這將成為中國智能電視產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為電視機擁抱智能化的產物,在中國,智能電視由傳統電視機企業率先推出,2011年左右,包括海信在內的各大電視機企業紛紛舉起了“智能”大旗,直到今天,智能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已經超過70%。智能時代的到來意味著電視產業生態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從產業鏈角度,以前電視機銷售后產業鏈結束,而在新的智能時代,銷售是制造業產業鏈的結束,同時也是服務業產業鏈的開始。從產品角度,過去買電視機人們關心價格、質量、功能、尺寸等指標,而現在還關心應用、內容、服務,而且后者將會越來越重要。因此,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也加入到智能電視生態圈中。小米和樂視近日就“互聯網內容誰多”互相展開攻擊,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內容對占領TV屏的重要性。
對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有內容有服務但是沒有占領TV的契機,因此他們打著硬件零利潤的口號推出智能電視機或盒子產品,補齊“產品”這一環。對于傳統電視機企業而言,賣了若干智能電視機但多“形同虛設”未能激活。本來尚且可以以“智能概念”提高毛利率,又被樂視小米們的“零利潤”戰術緊逼,想想賣硬件這樣的“一竿子買賣”風險太大,反正智能電視生態圈還在混戰,不妨試試轉型服務。因此,海信推出了以“聚好看”、“聚好玩”等“四個聚”為主要內容的VIDAA智能電視平臺,創維建立酷開智能電視平臺推增值服務并嘗試付費視頻模式,TCL在其“智能+互聯網”轉型戰略下,通過與芒果TV、愛奇藝、騰訊等合作完善“產品+服務”戰略,幾乎每個企業都或公開或私下提出了“向服務轉型”的目標,認識到“產品+服務”才是掌控智能電視生態圈的王道。
但是,硬件產品被消費者接受,并不意味著內容和服務也會被接納,這中間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參數,就是智能電視激活數,或者進一步說,是智能電視活躍用戶數。只有活躍用戶到了一定規模,才可能出現有效的商業模式,整個智能電視產業鏈才能真正運轉。
筆者曾經了解過,在海信內部,智能電視活躍用戶的定義是每月開機6次以上,并通過海信云運營平臺瀏覽、分享互聯網上的視頻、資訊、游戲等內容的“電視網民”。以平均每臺電視覆蓋人數2.93人計算,海信目前擁有超過1000萬戶的智能電視活躍用戶,亦即代表海信的內容和服務覆蓋了超過3000萬人口,這個數字相當于山東有線電視用戶的總和,也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的衛視,這就是兩大快消巨頭看中海信智能電視平臺投放廣告的原因,也是曹強認為海信智能電視用戶突破1000萬戶是中國智能電視產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的原因。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認為:“海信智能電視用戶突破1000萬戶,這是非常了不得的數字。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經歷了PC時代、移動時代,智能電視OTT時代即將來臨。”
另一個好消息是,繼海信之后,另外幾家彩電巨頭的智能電視用戶數也在激增。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31日,創維彩電中國市場的智能電視累計激活用戶數達757.6萬,日均活躍用戶303萬;TCL集團智能電視累計激活用戶數達863.3萬,日均活躍用戶數331.9萬。到達一定規模后,用戶數會幾何增長。根據海信此前公布過的數據,從2008年到2014年6月,海信用了6年的時間做到智能電視用戶數500萬,現在又用11個月時間達到了1000萬。可以期待,更多千萬級的智能電視用戶群即將出現。而越過千萬級后用戶發展會更快,海信已經提出了2017年其智能電視激活用戶超過3000萬戶的目標。業內普遍認為,日活躍用戶數達到500萬,才是智能電視平臺可運營的基礎。創維高管即于今年1月提出了年內日活躍用戶數達到500萬的目標。而目前,在1000萬這個用戶級別上,海信智能電視平均日活躍用戶數達到403萬,500萬的目標指日可待。
在互聯網新經濟下,用戶群最有價值,這已經是共識。有了一定規模的用戶基礎,平臺運營的內容和模式才會越來越好,也才可能出現正向運轉的商業模式。當然,在達到了千萬級的用戶規模后,即便是達到500萬的日活躍用戶量后,會有更多新問題考驗企業,尤其是對沒有太多服務業經驗的傳統制造企業。平臺的規模運營能力是否能支撐激增的用戶數?是否具有足夠的商業挖掘能力迅速邁過收支平衡點?是否能與合作伙伴保持長久的良好的合作模式?企業內部的機制體制是否符合互聯網運作模式?制造型企業在向服務型企業轉型過程中如何保證原有的制造優勢……。但總之,這些都是喜聞樂見的“成長的煩惱”。
基于上述分析,有理由認為,海信“老大哥”率先達到智能電視用戶數破千萬,是中國智能電視產業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傳統企業向服務業轉型的一個突破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