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集成無源元件對PCB技術發展的影響

        集成無源元件對PCB技術發展的影響

        作者: 時間:2015-06-19 來源:網絡 收藏

          集成技術可以集成多種電子功能,具有小型化和提高系統性能的優勢,以取代體積龐大的分立。文章主要介紹了集成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采用IPD薄膜技術實現電容。電阻和電感的加工,并探討了IPD對技術發展的影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998.htm

          1引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從微米制程進入納米制成后,主動式電子元件的集成度隨之大幅提升,相對搭配主動元件的無源元件需求量更是大幅增長。電子產品的市場發展趨勢為輕薄短小,所以半導體制程能力的提升,使相同體積內的主動元件數大增,除了配套的無源元件數量大幅增加,也需要有較多的空間來放置這些無源元件,因此必然增加整體封裝器件的體積大小,這與市場的發展趨勢大相徑庭。從成本角度來看,總成本與無源元件數量成正比關系,因此在大量無源元件使用的前提下,如何去降低無源元件的成本及空間,甚至提高無源元件的性能,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IPD(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集成無源元件)技術,可以集成多種電子功能,如傳感器。射頻收發器。微機電系統MEMS.功率放大器。電源管理單元和數字處理器等,提供緊湊的集成無源器件IPD產品,具有小型化和提高系統性能的優勢。因此,無論是減小整個產品的尺寸與重量,還是在現有的產品體積內增加功能,集成無源元件技術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在過去的幾年中,IPD技術已經成為系統級封裝(SiP)的一個重要實現方式,IPD技術將為“超越穆爾定律”的集成多功能化鋪平道路;同時,的加工可以引入IPD技術,通過IPD技術的集成優勢,可以彌合封裝技術和技術之間不斷擴大的差距。

          IPD集成無源元件技術,從最初的商用技術已經發展到目前以取代分立無源元件,在ESD/EMI.RF.高亮度LED.數字混合電路等行業帶動下穩步增長。

          Yole關于薄膜集成無源和有源器件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13年總市場份額超過10億美元,IPD技術將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軍工。醫療。工控和通訊等各個領域的電子行業。

          2薄膜IPD技術介紹

          IPD技術,根據制程技術可分為厚膜制程和薄膜制程,其中厚膜制程技術中有使用陶瓷為基板的低溫共燒陶瓷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Ceramics)技術和基于HDI高密度互連的PCB印制電路板埋入式無源元件(Embedded Passives)技術;而薄膜IPD技術,采用常用的半導體技術制作線路及電容。電阻和電感。

          LTCC技術利用陶瓷材料作為基板,將電容。電阻等被動元件埋入陶瓷基板中,通過燒結形成集成的陶瓷元件,可大幅度縮小元件的空間,但隨著層數的增加,制作難度及成本越高,因此LTCC元件大多是為了某一特定功能的電路;HDI埋入式元器件的PCB技術通常用于數字系統,在這種系統里只適用于分布裝焊的電容與中低等精度的電阻,隨著元件體積的縮小,SMT設備不易處理過小元件。雖然埋入式印刷電路板技術最為成熟,但產品特性較差,公差無法準確把握,因為元件是被埋藏在多層板之內,出現問題后難以進行替換或修補調整。相比LTCC技術和PCB埋置元器件技術,集成電路的薄膜IPD技術,具有高精度。高重復性。尺寸小。高可靠度及低成本等優點,未來勢必成為IPD主流,本文將主要就薄膜IPD技術進行介紹。

          3薄膜集成無源元件技術的發展現況

          薄膜IPD技術采用曝光。顯影。鍍膜。擴散。刻蝕等薄膜制程,一個有代表性的薄膜集成無源工藝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這個工藝能制作各種電阻。電容和電感元件,以及低電感接地板和連接無源元件的傳輸線走線。薄膜結構在合適的載體襯底材料上制造,工藝既要能滿足所要求的元件性能和精度指標,還不能復雜,需要掩模數較少(一般為6~10張)。每個無源元件通常占據不到1 mm2的面積,以便能在面積和成本方面與表面貼裝技術的分立元件競爭。

          

         

          根據現有的IPD結構,以發展廠商分別介紹如下:

          (1)Telephus

          Telephus發展的IPD采用厚銅制程,該制程可以為只具有無源元件線路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以及減小尺寸,如濾波器和分工器,厚銅金屬層(10 mm)和硅絕緣表面使無線通信系統和集成RF模組具有高性能表現,而低介電常數材料適用于減少金屬層間的寄生電容,其IPD結構如圖2所示。

          

         

          (2)IMEC

          IMEC的薄膜技術也是采用電鍍銅做為連接線路,BCB做為介電層,Ni/Au層做為最終連接面金屬,使用多達4層的金屬層。其IPD結構如圖3所示。

          

        pa相關文章:pa是什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無源元件 PCB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正蓝旗| 新化县| 电白县| 平原县| 公主岭市| 休宁县| 图木舒克市| 江安县| 平潭县| 麻江县| 白朗县| 寿宁县| 睢宁县| 鹿邑县| 龙门县| 吉水县| 阳西县| 沐川县| 上犹县| 花莲市| 临潭县| 那坡县| 漳平市| 英吉沙县| 苗栗县| 清镇市| 阿城市| 蓬安县| 遂昌县| 仁布县| 阿鲁科尔沁旗| 汉沽区| 蒙城县| 高台县| 绥化市| 京山县| 赫章县| 西和县| 延长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