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上海交大技術為神舟飛船“直播”安全回家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662.htm

上海交大搜救通信保障團隊在神十飛船返回艙前留影慶功
圓滿完成載人航天“神舟六/七/八/九/十號”連續五次的搜救通信保障任務;為上海世博會、APEC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等重要活動安保監控提供高新技術支撐;趕赴汶川大地震一線以自帶設備及時恢復震區電視覆蓋;實現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準從科研到產業化的全鏈路貫通……上海交通大學圖像通信與網絡工程研究所堪稱中國圖像通信領域“尖兵”。近日,這支由張文軍教授領銜的30多人團隊當選市勞模集體。
五次成功應用于返回艙搜救
當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飛出黑障區,早已在主著陸場待命的搜救直升機已鎖定它的身影,機上攝像機立刻捕捉到神十返回艙畫面并傳輸至北京飛控中心——返回艙正懸掛在一個色彩亮麗、蒲公英狀的降落傘下。這是上海交大搜救通信保障團隊研發的無線圖像傳輸技術,第五次成功應用于神舟飛船返回艙地空搜救行動。
與以往任務相比,神舟十號對搜救系統的搜救范圍和速度提出新要求。搜救通信保障團隊自主研發“可視化多業務支撐匯聚平臺”,將搜救現場圖像、地面及空中指揮信號等重要信息實時匯聚至北京飛控中心,保障其做出及時準確的指揮調度,“直播”神舟安全回家。未來,相關通信技術還將帶動對地勘測、航空探查、空中安保、森林消防等特種通信事業向縱深發展。
盛會安保“千里眼”無間斷
大型盛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在重大活動中如何快速響應各類突發狀況并作出精準的遠程指揮?交大圖像所科研團隊運用視頻智能分析的核心技術,致力于智能網絡監控系統的自主研發和技術完善,實現高時效、高品質、無間斷的視頻服務。
其實,早在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圖像所就已將視頻智能分析技術應用于世博會綜合集成信息系統,并開發混合網絡志愿者綜合服務系統。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該項技術由企業應用于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和2014年APEC 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實現了多條警衛路線監控畫面的同屏顯示、實時調度等,簡化了傳統視頻指揮調度操作,提升了安保應急處理效率,成為真正穩定可靠的“千里眼”。
為百姓提供網絡5A服務
未來某一天的公司會議室,超高清3D投影設備將四周墻壁瞬間變為連接公司四大洲辦公室的窗口,各時區同事在此召開視頻會議。通過虛擬顯示技術,可憑空使用手勢將屏幕上產品立體模型不斷縮放,顯示精確細節,進行局部修改。
從航天工程到重大會議,圖像所鉆研攻關的最終指向仍是社會大眾。去年10月,上海交大牽頭發起,聯合北大等單位組建“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正式獲得教育部認定。這是我國“2011計劃”開展以來數字媒體領域唯一被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
中心主任張文軍表示,以媒體為中心的未來媒體網絡,將海量、多元、動態的媒體內容有效組織起來,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通道、任何終端、任何質量”的媒體內容5A服務,“老百姓也將在家中享受到大屏幕、臨場感的沉浸式收視體驗,以及包括教育、醫療在內的多樣化、個性化公共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