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健康設備:數據靠譜不?
編者按:目前可穿戴產品遇到的問題就在這:數據醫療機構不承認,僅供參考,各個公司產品大同小異賣的只是創意,而創意帶給人們的新鮮感過了就沒什么意思了。
隨后記者又采訪了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市區一醫院主任中醫師周興武。“運動是有個體差異的,如果設定一個籠統的標準來限制個體差異極強的個人,肯定是不準確的,尤其是處在生長期的小孩和身體各項機能都在衰退的老人。”周興武表示,每個人消耗的卡路里的數量是根據個人的體重、身高和年齡等因素綜合產生的,而個人需要多大的消耗量也要由個人情況和體質決定,“每個人的運動習慣和體質都不同,因此運動的標準也是不同的。”周興武表示,這些智能設備產生的數值通常大多數的醫院是不認可的。這些智能設備玩玩可以,要是想精確地掌握自己的各項生理指標,用簡單的數據統計算出的精確值肯定是不準確的。“單靠這些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市民不能迷信,畢竟自己對自己的身體才是最了解的,只要做到科學合理運動,我想應該就可以了。”(記者 馬超 通訊員 申琳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461.htm新聞加點料:可穿戴式設備是什么?
智能手環只是形形色色可穿戴式設備中的一種,從谷歌眼鏡到各種手表,甚至鞋和服裝,越來越多的可穿戴式設備走進人們的視野。對于可穿戴式設備,業界并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總體上來講,它是借助傳感器,通過與人體的直接接觸或交互,服務或挖掘用戶的特定需求。作為一種新理念誕生的智能設備,它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并能夠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升級。當前,可穿戴式設備已經嵌入了拍照、語言操作、鏡片導航,以及對體重、血壓、食物攝入、睡眠習慣等生命體征的監測功能。在資本推動下,大大小小的公司想盡一切辦法,將各種傳感器、電池和電子元件組合起來,使可穿戴式設備成為很多創意的實現平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