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李開復評科技三巨頭:微軟已衰落 蘋果谷歌快了

        李開復評科技三巨頭:微軟已衰落 蘋果谷歌快了

        作者: 時間:2015-05-29 來源:騰訊科技 收藏

          李開復近期在Facebook上分享了他對三家科技巨頭的看法。他認為更注重用戶體驗和設計,擅長策略分析和商業模式,更重視技術。三家公司都存在各自的優缺點,李開復認為的光輝已經過去,的光輝也所剩無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926.htm

          以下為李開復評論原文:

          有人問我曾經在蘋果、微軟、Google工作,這三家各有什么優勢和值得欽佩和學習的地方?

          我的回答:

          1)蘋果重視用戶體驗和美的設計,真正在乎細節,專注完美,近乎苛求。因此,蘋果成為了少數用戶真的用心愛的高科技公司。蘋果有改變世界的精神,并且不屑于微創新,勵志膽敢做出用戶自己還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產品。是這樣才引領了不同產業(計算機、手機、音樂、軟件商店等)的多次范式轉移。

          2)微軟擅長于戰略分析、商業模式,能夠分析透每個細分產業的發展和商機。另外微軟有很強大的分工和當責精神,能夠把一個很大的項目拆分成小塊,由少數的明星人物領頭,帶著大團隊分批執行。

          3)Google是技術驅動的科技平臺,所以需要大批一流人才,「自己想怎么被管理就怎么管理這些天才」的精神招攬最棒的人。Google的決策是科學化,互聯網化,參考真實數據后才做判斷的。如果微軟是航空母艦,則Google是快艇,能利用小團隊+實時回饋+主人翁感打造和創業公司一樣快的產品更新和創新。

          談完了優點,蘋果、微軟、Google各自有什么弱點和挑戰?

          1)蘋果作為一個骨子里硬件的公司,一直沒有抓到軟件的核心。它認為軟件的存在就是為了支持它的硬件,而這種思維導致它一直沒有做出能夠和硬件獨立的軟件(我認為iTunes不能算)。這問題從我在的1990年就有,25年沒能改,以后估計也不會改。

          另外,蘋果對社交媒體是不參與的,在FB, Twitter上都幾乎不介入。可能是它的秘密基因太強烈,所以骨子里否定這樣的參與。但是在這個時代,不參與社交媒體是迂腐的,是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的。還有,蘋果文化一定的程度認為:「你能做我的員工,是你的榮幸」,因此員工福利方面,或者對職銜方面的「小氣」,不如一些其它的頂尖公司。

          最后,喬伯斯過世已經三年半,蘋果只出了一個嶄新產品(iWatch),而且評語好壞皆有。所以蘋果最大的挑戰就是:沒有了喬伯斯,它還能創新嗎?(注意這里不是說創新都來自喬伯斯,而是他能夠在上千的員工創新中,砍掉大部份,有眼光挑出支持那些能改變用戶體驗的)如果它不能在創新繼續明顯領跑全世界(又不能做high margin的軟件),那么Android或小米帶來的95%體驗,50%價錢,就要給它帶來災難了。這我在90年代的Mac vs. PC大戰中深有體會,可能也會發生再手機上。

          2)其實很多人已經不把微軟看做一線公司了,這是因為它一直沒有抓住最近發生的四大趨勢(Internet,mobile, social, hardware/IoT)。在Internet方面,它投入了巨額,搜索引擎卻依然遙遙落后,每年賠錢。在mobile方面,它明明曾經是唯一的smart phone OS,卻把市場份額拱手讓人。Social方面除了投資Facebook,沒有任何成績。Hardware其實微軟也是很早開始的部門(X Box),但是卻沒有抓到最近的機會。微軟根深蒂固的問題在于:

          公司思維比較封閉(因為不在硅谷),對業界動蕩體會不夠深刻(因為錯過了這四個趨勢),固有的商業模式很難改變(例如Windows收費,當然這點最近有改),而改變這些公司文化是很難的。

          微軟的兩大business:Windows & Office,不但帶來了創新者的窘境(舊business太大,成為包袱,不愿意去做新business),而且卻都面臨這巨大的災難,每年我們都看到災難「快了」,但是都沒有到來。它還能躲過多久呢?興起的小的新的business做的不錯,但是能足夠快地成為新的支柱嗎?

          微軟的產品模式是比較過時的(團隊太巨大,工程師和架構師權力太大,產品經理相對弱勢,對用戶不夠敏感,開發周期太長),在迅速互聯網時代,能有競爭力嗎?

          因為不被很多年輕人認為是一線公司,比較難得到頂尖人才。

          3)Google最大的挑戰是它有「最容易作惡」的最大、最有價值的數據,卻有「絕不作惡」的承諾。它能夠束縛自己的手腳,不被大數據誘惑嗎?如果別的公司都會動用,它能忍住不用嗎?如果一旦用了,它的「不作惡」理想把自己放上了神壇,它會被攻擊的更嚴重的(一個小小的「動用」,別的公司沒事,Google會被認為是違背了承諾和價值觀)。我認為把自己放上神壇的公司使命是非常危險的。

          Google是個理想主義的公司,當它看到一件事是符合它的理想時,它不在乎外部因素。而且Google在創辦人說了算的環境里,是比較固執任性的工程師文化:當我沒有錯時,我就要證明我對你錯,絕不妥協。它和歐盟的僵局就是這么一個例子。

          沒有柔性的政府關系是危險的。Google碰上的壟斷問題,是有可能牽累整個公司的(微軟就是為了處理壟斷調查,最后公司疲累不堪,為了不觸犯法律,謹慎到流程變緩)。另外,Google自認為是個科技為核心的公司,所以希望不斷地在各個領域帶來顛覆。但是,在硅谷其實顛覆者都是小公司。所以Google會不會還沒有顛覆別的領域,就被小公司顛覆了呢?從硅谷的發展,這是難避免的。最后,在非核心領域的產品,似乎總是碰到問題(當然,另外兩家公司也是)。

          其實,這些挑戰大部份都是這些偉大公司成功的雙刃劍的另一刃,或許是無法逆轉的。另外,每個公司有它的15 minutes of glory(輝煌的15分鐘)。現在,微軟的15分鐘已過,蘋果、Google的15分鐘也所剩不多了。但是,偉大的公司,即便15分鐘過了,它們對世界的貢獻和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會永存的,就像柯達、福特、HP、IBM一樣。



        關鍵詞: 微軟 蘋果 谷歌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大邑县| 阜宁县| 怀远县| 天全县| 安岳县| 门头沟区| 湛江市| 宁远县| 长汀县| 平乡县| 从化市| 东至县| 广灵县| 贵定县| 耒阳市| 南岸区| 闻喜县| 昌宁县| 库伦旗| 安陆市| 宁化县| 北辰区| 南安市| 咸宁市| 玉田县| 兴和县| 太和县| 郁南县| 金湖县| 德州市| 广元市| 兴文县| 防城港市| 白银市| 四川省| 泗水县| 唐海县| 上思县| 虞城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