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欲“腰斬”動力電池成本 談充電樁問題
編者按:針對新能源汽車,國家政策傾向,補貼多年,但是電動汽車還是沒有起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充電時間長,充電不方便,這還是技術問題。
近些年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的政策以及補貼政策密集出臺,在全面扶持的同時,國家也在根據客觀情況的改變實時地調整補貼政策。今年4月29日,財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式和補助標準進行調整,逐年下調補貼。以新能源乘用車為例,2016年的補貼區間在2.5萬到5.5萬不等。2017~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862.htmBuland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博世在中國建廠時,當地政府給予一定支持,這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博世一貫認為靠補貼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是不算成功的,該企業建廠是從符合商業價值的角度出發,而非沖著補貼。
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也認為,財政補貼不可能無限期延長,企業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提高電池可靠性和降低電池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生產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來分散風險。電動車發展的核心問題不是補貼,而是電池成本和充電樁覆蓋問題。
在Bulander看來,德國的車主一般有自己的車位,設置充電樁相對容易些,而中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隨著充電樁等基礎設施配套逐漸完善,電氣化也將提速。至于博世在中國將重點發展混動還是純電動,將從駕駛者習慣、充電以及成本三個層面考慮。從產品角度,目前最容易、成本最低的是傳統燃油汽車中安裝博世入門級48伏混動系統,通過能量回收加速輔助系統,可以使車輛在行駛中減少約7%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同時節省燃油。
西門子plc相關文章:西門子plc視頻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