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要做“重科技”企業
摘要:主要講了三方面:第一:對芯片產業發展的看法;第二:對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議;第三:紫光的長期戰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739.htm1 對芯片產業發展的看法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芯片行業競爭非常殘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芯片設計業,產品的利潤被不斷壓縮,芯片本身的利潤壓縮得更是非常慘烈。如果不能獲得相當的市場份額和地位,就很難賺到錢。在我個人看來,行業發展的現狀是:西方不亮東方亮。歐洲衰落;美國雖然強大,但已現疲態;亞洲崛起,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比較強大。其中中國臺灣的優勢更明顯一些;大陸比較有活力,但是發展還是非常艱苦。
不管怎樣,芯片產業的發展還是迎來了春天,特別是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國家的政策引導以及中國的龐大市場基礎,使得芯片成為國家的一個戰略型產業。同時,資本市場給予這個行業高度支持和關注?,F在有一些集成電路公司A股市值估值非常高,但是如果泡沫散去也會比較危險。如果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真的發展起來,中國將會出現千億美元市值的芯片公司。全世界市值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公司大概有70家左右,其中有3家和半導體行業有關——英特爾、高通、臺積電。當中國的芯片產量在世界占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國內這個行業就一定會出現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還會有1~3家400-5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以及七、八家100-2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所以,芯片行業被資本市場高度關注也是有原因的。產品市場廣大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人才逐漸聚集、行業的信心與熱情高漲等原因都促使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
在我看來,國內芯片行業的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第一,行業總體規模和企業個體規模偏小,像紫光集團今年預計銷售收入達到五百億元人民幣,其中芯片收入即使達到18億美元也才一百億人民幣,只占了企業總體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見,國內整個芯片行業和國際巨頭相比還是比較小。第二,高層次技術與管理人才依然缺乏,紫光集團在發展中也面臨這樣的挑戰,原來我們管400~500人,現在變成管4000~5000甚至10000人的時候,我們的能力是否跟得上?技術的前瞻性、研發性的突破是否有能力做到?第三,技術積累與專利積累不足。第四,企業的國際化不足。國際化代表著技術先進性水平和全球市場能力。目前展訊和銳迪科的核心團隊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中國籍,三分之一美國籍,剩下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臺灣。但從整體來說,我們的國際化程度還很不夠。第五,政府引導還需要加強。盡管政府給了一些支持,成立了大基金,但這個行業需要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從國家戰略和產業安全的角度來講,政府在市場、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導還需要加強。
我個人認為,所謂科技企業,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重科技企業,比如像華為、英特爾、高通,他們的發展主要依靠技術驅動;第二種是輕科技企業,他們也有創新,但是更多的是應用型創新,可能是比較小的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的結合,國內這樣的企業成長比較迅速,因為重科技企業不可能成長很快,每年能保證20%的增長率就非常不易;第三種是微科技企業,把成熟科技運用起來,商業模式幾乎沒有什么創新,但是也有可能會很成功。芯片行業是一個高資本、高智力、高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所以必須發展“重科技”企業。紫光集團的芯片業務就要做這樣的“重科技”企業。
2 對國家產業的政策建議
第一,在并購資金和研發資金方面應更大力度重點支持龍頭企業。芯片這個行業門檻其實非常高,在低層次的水平上競爭,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國家要想在這個行業發展,必須重點支持幾個龍頭企業。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看韓國、中國臺灣是怎么做的,很有借鑒意義。
第二,在市場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包括一些特殊政策,因為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第三,希望海峽兩岸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政策對等。我們在臺灣招聘的工程師曾無端被抄家。在臺灣現行政策下,大陸資本不可以在臺灣投資半導體,不可以做并購。而中國大陸對臺資半導體企業則幾乎沒有限制。不久前我曾試著找臺辦的領導反映情況??傊?,作為國內半導體企業,希望獲得對等的政策。另外,我們也希望中美在半導體領域的政策對等,包括人才、設備、專利等。
第四,希望國內對半導體企業和骨干員工采取特殊稅收政策。特別是對于海外歸來的核心員工,他們在國外的個人稅率與國內有較大差別。因為國內的人才不夠,如果想這個行業快速成長起來,就必須在引進人才、吸引人才方面給一些特殊政策。
第五,聯合中國的移動芯片廠商、運營商和設備商共同制定5G的標準,國家在這方面應該給芯片設計企業更多的參與度甚至話語權,如果權力完全在運營商手里,行業很容易被利益所毀。
第六,讓中國的移動芯片商和運營商協同技術路線,包括牌照的發放。比如這次4G牌照的發放,行業協調性就不夠。國內的芯片設計龍頭企業甚至根本不知道確切消息,那么這個市場打算給誰呢?
第七,希望將對高通的罰款用于資助中國移動芯片企業的研發,資助對于企業非常重要。
第八,對半導體國際巨頭應該采取高壓態勢。
3 紫光的長期戰略
紫光集團這些年之所以能做到高速發展,有一些原則和戰略。
1.企業戰略和國家戰略相結合,科技產業和資本市場相結合,公司利益和團隊利益相結合。在中國,當你把企業戰略和國家戰略相結合的時候,很容易處在風口上。但是光結合還不夠,也許風一停你就掉下來了,所以必須要插上兩個翅膀,這兩個翅膀就是要把科技產業資本市場相結合,以及公司利益和團隊利益相結合。因為第一,這個行業很需要花錢投入,沒有資本的支撐,是發展不起來的。第二,沒有人能夠獨立做事情,企業發展一定要依靠業務團隊。但是如果沒有合理的利益機制,是無法凝聚優秀的團隊來做事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在收購展訊和銳迪科之后,向兩個公司的團隊提供了價值40多億人民幣的股權,已經有30多億開始發放。另外,我們將采用內部創業的方式來鼓勵新的創意和產品產生。我想,今年我們一定會宣布一兩個好消息出來。
2.對紫光集團來講,聚焦芯片產業。我常講,對紫光來說,芯片產業是事業,其他都是生意。我們要持續投資,在芯片產業5年投資300億以上,每年投入不少于10億美元。其實這個比例仍然很小,我們五年投資50億美元,其實只相當于對高通或英特爾一年的研發費用。
3.我們為了拓展市場,提升我們的綜合能力,將對芯片的上下游及其相關領域進行持續投資,推動協同效應,每年投入不少于10億美元。如果順利,今年我們會投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4.我們在聚焦芯片產業的同時,還要做好其他生意;強化并購與資本運作,借助資本市場;確保芯片主業持續的資金和資本來源??陀^地說,只有其他生意做好了,我們才有足夠的錢投資在芯片領域。有些同行可能還不太了解,說紫光還涉足房地產,搞資本運作等。如果沒有這些支撐,哪有展訊和銳迪科的并購?靠什么來支撐未來的發展?
5.我們要和地方政府合作2~4個集成電路產業園,與高校合作建設示范微電子學院,推動產業聚集與人才培養。
6.總體來講,我們要做到:堅定信念,矢志不移,咬緊牙關;不畏強敵,不懼復仇,不怕搗亂;全力打造世界級芯片巨頭和創新型企業。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20年。
總之,紫光集團會全力打造世界級的芯片巨頭和創新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