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福音:做硬件不再那么難了
在科技界,硬件始終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硬件初創公司總是依賴眾籌網站籌集資金,生產過程中還會出現各種問題。現在,很多孵化器、供應鏈與資金鏈方面的專家都開始幫助初創公司解決這些問題了,硅谷又刮起了硬件熱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3744.htm一提起生產硬件的硅谷初創公司(這里說的硬件當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而不是一個應用或者網站)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Kickstarter上一個專為新硬件籌集資金的眾籌運動。但眾籌并不永遠都是一個好的選擇。
多年以來,整個科技界的硬件公司都過得很不容易,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們都被硬塞進了一種一刀切的商業模式。最大的障礙往往最先到來:任何想要生產硬件的初創公司都必須先提高知名度,擴大規模,還要有大把的資金。
現在這些都不成問題了。過去兩年里,從孵化器到供應鏈領域的專家和顧問都站出來幫助小公司的產品上架了。
“這種方法的有很強的靈活性。”PCH Access副總裁David Austin說。PCH Access是設計和制造公司PCH International一個關注初創的子公司。“在現在這個時代,初創公司能創造出極具美感又高度實用的東西。
最近一個尋求這種幫助的公司是GoTenna,由Daniela和Jorge Perdomo姐弟成立,有七名成員。這家紐約公司制造了一種能隨時隨地建立私人無線網絡的設備,即使沒有信號也能發送短信。
產品投放市場之際,GoTenna決定不用Kickstarter或者Indiegogo這些眾籌網站,也不用所謂的硬件孵化器,說白了就是個提供幫助從而換股權的創業企業實驗室。他們也沒有在中國生產產品,因為想要避免交流方面的障礙。
一位非常了解墨西哥制造商的顧問找到了能為他們制作設備雛形并最終生產成品的制造商。
GoTenna的CEO Daniela Perdomo說一開始投資者告訴她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預算之下制造出產品是不可能的。人們都告訴他們這不可能,但她的顧問和制造商伙伴幫助GoTenna完成了原型制造和測試。公司計劃今年夏天開始發售產品。
GoTenna抓住了好時機,現在在硅谷很流行做硬件,不管是機器人還是智能手表,聯網的恒溫器還是與計算機連接的咖啡杯。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itchBook的數據,去年互聯網相關的硬件設備方面的風投達到了14.8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了76%。
硬件初創公司發現自己不用再去中國生產產品,也不用再走多年來Pebble和蘋果都沒能免俗的老路。
Elaine Chen說:“人們漸漸意識到離岸外包并不適合所有公司。”她曾是Rethink Robotics的工程負責人,也是MIT斯隆管理學院的老師。
無論公司大小,硬件都是噩夢
科技界普遍覺得硬件太難搞了,確實是這樣,過去幾年里有幾家知名公司就在這里碰了釘子,因為它們沒能克服制造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困難。
2013年6月,Kreyos智能手表在Indiegogo的眾籌網站上籌集了150萬美元,而它的產品卻遠沒能達到預期,很快它和中國制造商的合作就黃了,一年后公司就倒閉了。
“軟件不夠好,你還能更新它。”Dragon Innovation的CEO Scott Miller說,這家公司幫助了包括Pebble在內的一些公司管理和擴大生產。“但如果是硬件,它沒法做什么改變,一旦你發了貨,你只能希望它運行良好,不會出故障燒了人家的房子。”這意味著你要花很多時間來確保所有部件都能正常運行。
一家叫Coin的公司從親身經歷中學到了這一點。它計劃推出一張能把很多銀行卡合為一體的電子信用卡,在2013年11月發布了產品并且宣布10個月之后發售。訂單嘩嘩地來了,但Coin才剛明白過來需要多少時間和金錢才能發售產品。2014年8月,公司將產品發售的時間推遲了將近一年以便進行改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