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的“合唱” 誰會成為工業4.0的大贏家?
中國與世界的“合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949.htm今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越發緊密融合,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日趨深遠,我們向外的目光需要更遠更深。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深層次影響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尚難進入到穩步有序的復蘇進程中,各國宏觀經濟政策仍處于深度調整之中,中國對外貿易與投資面臨極不穩定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也面臨著新形勢。對外投資額已超過引資額、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一路一帶”建設加速推進、中國主導創建亞投行……無不顯示出中國對外開放政策與思路的優化。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本季度起,全新的“環球視野版”正式與讀者見面。在這里,我們看調整、看經驗、看動向,深度解讀全球宏觀經濟走勢、國際組織動向、國際市場動態、國際產業發展趨勢、跨國公司狀況等。
新版面呼喚新狀態,引領新作為。這塊全新的園地,既需要編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更需要讀者熱情真摯的關心。我們期待,在編讀雙方的長期共同努力下,這塊版面將砥礪前行,茁壯成長。
德國提出并推動的“工業4.0”戰略,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新一輪浪潮的代名詞。這背后,是德國的再工業化戰略,也是全球背景下的制造業回歸浪潮。這股浪潮不僅僅將改變制造業的生產方式,也將改變普通人的消費行為,并有可能開啟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
“‘工業4.0’不光是技術問題,它深入到制造流程控制、標準制定、安全等諸多方面,是著眼于未來的、引領創新的戰略。這不再是一種‘小修小補’式的政策,而是德國結合自身優勢,尋找下一輪經濟增長點。”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加緊尋找新的增長點。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意味著上一輪增長周期的結束,也意味著世界經濟新排位的開始。誰先搶到這一‘棒’,誰就將獲得巨大的紅利,遠遠超越搭‘便車者’。”
德國:靠比較優勢強身固本
將信息技術與自身強大的制造及科研能力相結合,是德國應對新一輪全球競爭所做出的重要選擇。對德國來說,推出“工業4.0”戰略,既順應新技術發展潮流,也是未雨綢繆。
從技術上來看,近十幾年來,全球信息技術進步顯著,無線電通訊、3D打印、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等技術的興起,為工業與信息化融合創造了必要的技術條件。
而更大的動力則來自于德國的危機意識。“德國是個比較務實的民族,并具有憂患意識。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其看到了未來的挑戰。”丁純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