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是否將重生?
在沉寂了兩年多之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終于重啟了新一輪的光纖寬帶升級運動。今年2月底,工信部公布了2015年寬帶戰略的年度目標。要求在2015年底新增光纖到戶覆蓋家庭8000萬戶,城市寬帶到達20M、部分大城市實現100M。此外,目標還要求在2015年新增1.4萬個行政村通寬帶,推動一批城市率先成為“全光網城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647.htm但有接近運營商的分析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城市地區,工信部的這一目標很有可能被提前完成。
從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楊杰公布的中國電信2015年的寬帶發展規劃來看,其中明確提出2015年提速至50M-100M,這一目標要超前于工信部制定的目標。此外,中國電信占據中國超過60%的固網寬帶市場,在上海等發達地區,中國電信早已完成了城市20M的寬帶提速目標。
另據運營商公布的2015資本開支來看,固網寬帶建設資金雖然占比依然在10%左右,但總額,尤其中國電信,相較往年有所提升。
這令產業鏈備受提振。在過去的兩年間,電信聯通兩大運營商幾乎將所有精力放在移動3 G網絡的建設和運營上,寬帶市場除了同質化的低價競爭,再無波瀾。
華為寬帶事業部的一位高級工程師向記者感慨,從今年開始,運營商終于開始主動與華為探討寬帶和互聯網戰略、產品的結合方案。“前兩年都是我們在向他們推,現在是他們主動向我們要。”
一切似乎都在復蘇。
不過,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認為,這并非政策因素,更多是市場競爭的自發因素。他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寬帶戰略其實剛剛開始。一張優質的光纖寬帶網絡是未來諸多變革的基礎平臺。但如何促進這些變革的出現,并非光靠發展寬帶網絡自身可以解決的。
曾經低迷
2010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意見》,提出2011年城市用戶及農村用戶的寬帶接入將分別實現8兆及2兆以上,3年內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投資超過1500億元,新增寬帶用戶超過5000萬。
《意見》出臺的時期,亦是“光進銅退”(光纖寬帶FTTH替代銅線)技術進階階段,電信聯通兩大寬帶運營商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寬帶升級革命。
2013年,國務院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將“寬帶中國”計劃正式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5年間,運營商在寬帶中國戰略上的投資總額將近2000萬。但這筆投資主要集中在2010-2013年,此后兩年,運營商在寬帶上的投資越來越少。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4年通信行業分析報告,2014年,移動投資1618.5億元,同比增長20.2%,占通信行業全部投資額的比重達40.5%,而互聯網及數據通信投資規模與占比有所下降,只有398.6億元,同比下降22.1%,占比由上年的13.6%下降至10%,固定通信投資則連續兩年在10%以下。
聚焦移動3G、4G網絡戰略是寬帶戰略萎縮的一大原因。尤其在最近兩年,電信聯通幾乎將全部資金用于3G網絡的建設和維護。
接受記者采訪的電信業人士亦有觀點認為,前三年的寬帶升級戰略完全是市場競爭的需求,但寬帶戰略投資巨大且回報周期長達5-10年,寬帶中國戰略沒有提出普遍服務基金政策,而是使用了“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單靠電信聯通的自身實力難以支撐持續投入。
尤其在人口更少,ARPU值更低,面積更大的農村地區,如果沒有國家資金的有力支撐,運營商基本沒有動力在這一區域實施光網改造。
根據運營商內部不完全測算,在光纖成本不斷下降的今天,發展一個城市用戶的成本約為400-800元,但發展一個農村用戶的成本依然高達800-1000元左右。
運營商內部甚至一度希望在投資更大、回報周期更長的農村地區采取“移動寬帶代替固定寬帶”的發展策略。這與工信部今年提出的“寬帶鄉村”目標其實有所矛盾。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一位匿名人士向記者表示,寬帶中國戰略以工信部為推動主體,但工信部沒有財權,從一開始,工信部就希望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解決寬帶問題。工信部在權限之內給予政策支持。“給政策不給錢”。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中國移動發放了固網寬帶經營牌照,允許中國移動建設經營寬帶業務;今年3月1日,工信部又下發了《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方案》,文件中針對民資進入寬帶接入網絡業務提出三種模式:一種是建設寬帶接入網絡基礎設施;另外兩種模式是資本合作模式和寬帶轉售模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