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占領全球,先占領中國
傳感器與智能電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436.htm如今,在智能電網領域已經可以尋覓到傳感器的身影,而且,智能電網有望成為傳感器使用的最大用戶。
智能傳感器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智能電網與眾多智慧體系一樣,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眾多裝備與技術共同作用的產物。建立智能電網所需大部分成本的花費在終端電力分布系統以及智能電網在電力設施上的終端信息系統,網絡安全軟硬件建設,很大一部分將投資在傳感器網絡上面,直接帶動了傳感器的市場。同時,為適應智能電網的建設需求,傳感器也在向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數字化方向發展。
中國市場將成主戰場
中國傳感器市場近幾年一直持續增長,增長速度超過15%。2012年中國傳感器應用四大領域為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通信電子及消費電子,其中工業和汽車電子產品占市場份額的42%左右。
根據中國《中國電子元件“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5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新型電子元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領域。其中包括基于MEMS技術的傳感器、環境監測設備用氣體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等。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2月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中,在重點工程內容中也提到發展微型和智能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網絡等。未來5年將是中國傳感器市場穩步快速發展的5年,在持續30%以上的年度增長動力之下,2014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00億元以上。
中國作為國際戰場中的主戰場,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心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誰能成功搶占到中國市場,也就意味著能夠成功搶灘到傳感器市場,必將在傳感器市場中分的最大的那塊蛋糕。
我國未來傳感器產業或將遵循以下三個方向:
第一,以工業控制、汽車、通訊、環保為重點服務領域,以傳感器、彈性元件、光學元件、專用電路為重點對象,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技術和產品。
第二,以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加速產業化,使國產傳感器的品種占有率達到70%~80%,高檔產品達60%以上。
第三,以MEMS工藝為基礎,以集成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技術為依托,加強制造工藝和新型傳感器和儀表元器件的開發,使主導產品達到和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