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景誘人 BAT殺進遠程移動醫療市場?
2014年,被稱為移動醫療信息化元年,可穿戴設備、遠程會診、醫療大數據平臺等新載體紛紛建立,以移動醫療為基礎的云端醫院、未來醫院、空中醫院、小微醫院等新概念層出不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0940.htm資本市場更是熱捧移動醫療,大量VC/PE風投創投機構瞄準了這一領域,而資本的關注更是助推這一產業井噴。
移動醫療產業,下一個投資金礦
被視作“下一個金礦”的移動醫療產業近年正在快速熱起,大量VC/PE投入這一領域:繼去年7月獲得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9月初,春雨醫生又與好藥師達成重磅戰略合作,將直接向用戶提供網上藥品推薦和購藥服務;去年9月中旬,丁香園獲得騰訊7000萬美元投資,9月下旬,九安醫療iHealth品牌亦獲小米2500萬美元投資;去年10月,掛號網又拿到騰訊一億美元的C輪融資,這也是目前國內移動醫療企業獲取的最大一筆融資。

▲圖:近年VC/PE機構投資移動醫療情況
截止去年底,騰訊已狂砸1億7千萬美元,入主丁香園和掛號網,馬化騰布局移動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野心路人皆知。去年12月7日, QQ健康中心首次亮相,用戶通過可穿戴設備接入手機QQ的健康中心后,通過開放式的健康管理社交平臺,用戶可以實時查看自己的健康狀況。
不過,時下有能力與騰訊掰手腕,唯有殺進華爾街的阿里巴巴——從天貓醫藥館到支付寶牽手海王星辰,再到馬云設想中的終極殺器——未來醫院,阿里巴巴也一直想打開通往移動醫療的這扇大門。去年12月5日,阿里健康旗下首款產品“阿里健康客戶端”浮出水面。通過該手機客戶端,用戶可以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拍照上傳,社會藥店通過則以市場競價的方式響應電子處方,用戶則根據價格、服務、品牌等因素選擇提供藥品供應和配送的商家。
不過,在國內,對移動醫療領域虎視眈眈的巨頭,決非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二馬想要獨自瓜分國內移動醫療健康領域,小米雷軍恐怕首先就不答應,京東劉強東可能也會有意見,當然,百度的李彥宏更不會坐視二馬在移動醫療健康領域談笑風生。還有蘇寧、國美、當當也想插足,讓自己也有移動醫療的三畝地。
等等,不一而足。
顯然,移動醫療已串起了一個長長的產業鏈,在這一產業地帶,既有傳統醫療服務廠商的長袖善舞,也有IT巨頭們的縱橫捭闔,還有風險資本的紛至沓來,亦可以看到移動運營商、數據公司、保險企業等許多企業摩拳擦掌的身影。
在去年12月第四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并購大會上,清科董事長倪正東表示,中國不斷加劇的老齡化趨勢,獨居老人日益增多,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將是移動醫療增長的豐厚基礎,移動互聯網和醫療健康將成最受投資者關注的兩大行業,而作為交集,移動醫療將在未來3-5年內迎來巨大的發展機會。據IDC發布的中國醫療衛生十大IT趨勢指出,移動醫療將成為2014-2017年醫療機構重點建設的IT系統之一。當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在移動醫療方面先行一步,不同的商業模式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例如Epocrates、WellDoc等應用。在國內,移動醫療的概念也于2012年起開始討論,時下App方面丁香園、春雨天下、白天使、杏樹林等移動醫療公司也開始了行業摸索,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隨著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逐步興起,移動醫療的軟硬件結合勢必引發下一個市場爆發點。
目前最受到資本高度追捧就是可穿戴移動智能設備概念。互聯網醫療專家指出,在可穿戴設備提供的一眾功能中,健康管理、醫療檢測功能無疑是最具剛性需求,功能最具革命的一項。需求端,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管理,而老齡化、慢病患者的增加,也增加了對可穿戴設備實時檢測、遠程監控等功能的需求。供給端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也正積極地以可穿戴移動設備為數據交互中心,為患者提供移動智能云服務,采集并建立大數據庫,探索更多基于患者數據的模式創新,如為醫院診療檢測、為醫生輔助決策、為保險公司及時干預、減少保費支出等。因此可穿戴細分領域未來具有越來越大的想象空間。

▲我國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廠商和產品眾多
艾媒咨詢機構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8億元左右,到2017年,將突破1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70%以上。而智研數據研究中心更樂觀,其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元左右,其中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市場規模約為47.7億元。

▲我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我國可穿戴移醫療健康市場銷售規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