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D和TDD之爭:差異化成領跑關鍵
差異化優勢從何而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0792.htm4G業務的重點和主要優勢體現在流量業務上,而流量業務目前的關鍵矛盾并非客戶教育與業務普及,而是業務管道化趨勢導致附加價值空間狹窄、同質化競爭激烈導致業務資費單價持續下滑、市場被“破壞式開采”。雖然流量經營的成效貌似逐年向好,但這種隱患早在2013年已經埋下。照此下去,流量經營會很快成為電信運營商的又一項“夕陽產業”,而差異化運營恰恰是擺脫同質化惡性價格競爭的可行之道。具體來看,差異化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一是業務層面的差異化,主要從自身的優劣勢角度著手。通過SWOT分析不難看出,作為TDD主導者的中國移動,其內部優勢在于強大的綜合實力和龐大的2G/3G用戶基數,使得用戶遷移成為未來4G發展的重要來源;外部機遇在于手握超過1億4G用戶所帶來的“滾雪球效應”和領先跨入成長期的先發優勢,一年來悉心運營所摸索的經驗和方法,也能夠轉化為提升營銷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積累;內部劣勢主要在于4G用戶數高速增長帶來的網絡壓力,包括互聯網內容資源、各級傳輸資源、無線頻譜資源等,挑戰在于如何在繼續保持用戶高速增長的同時,提升業務單位價值并保持應有的收入和利潤水平。
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內部優勢則在于強大的固定網絡資源和互聯網資源,這些可以作為4G發展的堅實基礎,畢竟4G在“天上飛”的速度再快,最終都還要落到固定網絡的“地上跑”,當然中國移動在這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前者的優勢也只是影響4G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決定性因素;外部機遇在于3G時代累積的用戶口碑和客戶教育工作的成效將會持續影響市場,不少忠心耿耿的消費者也一直在期盼其盡快真正投入4G運營;挑戰在于基站建設與網絡覆蓋進度滯后于競爭對手、在同質化競爭的擠壓下追趕難度更大。
因此,要避免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沼就必須充分發揮優勢,規避不足。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固網資源和互聯網資源充足,但FDD密集覆蓋能力不足、頻譜資源消耗大,應避免和競爭對手硬拼“大流量、長連接”的高流量包類業務,而是以“短、平、快”連接行為的業務為主打;同時應當做好對原有3G用戶較為密集的微區域的優化和梳理。
二是業務創新的差異化,主要從面向未來的價值整合著手。TDD和FDD陣營都要在4G業務本身尋求差異化,并且超出4G業務自身尋找更高層級的差異化。目前三大運營商4G運營中,共性的劣勢是手段單一、思維滯后、運營策略和市場發展相矛盾,例如有的運營商4G網絡建設還未完善,但鋪天蓋地的“降價”之聲已經甚囂塵上。“跳出4G看4G、跳出競爭看競爭”是目前最為緊缺的,如何以4G業務為基礎、積極探索和延伸新的領域空間,尋求更高層面差異化,是運營商亟需解決的問題。4G除了面向基礎業務市場,在跨業務融合(如固定與無線業務融合)、跨設備融合(如借助工業化4.0的契機推動4G物聯網)、跨領域融合(如線上線下的互動、游戲與社交)等方面,都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些差異化,才是決定4G今后是否可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