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錢多人少,市值五年翻五倍!
從生產地和消費地看,日本是唯一的機器人凈出口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產能,占據全球機器人產量的66%。機器人消費地最大的區域是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占比約34%,而且是以中國市場為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0749.htm在各個地區機器人技術優勢比較方面,華創證券分析師劉國清認為,日本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方面優勢明顯,歐洲在工業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領域居于領先地位,美國主要優勢在系統集成領域,醫療機器人和國防軍工機器人。
“韓國非常重視服務類型機器人,主導這類型機器人的標準;美國主導高端機器人,如勘探、防爆燈功能機器人;日本的工業機器人非常出色,且比ABB價格便宜;而瑞典的ABB代表歐洲的技術,工藝非常精湛,擁有最完整最好的產業鏈。”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何英武告訴記者。
反觀國內,我國目前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遠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離日本、韓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是有很大差距。
沈陽新松機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此前曾表示,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從2010年前后啟動,與日本相比啟動慢了差不多30年,雖然中國的機器人市場起來了,但并沒有給中國企業足夠的成長時間。
來自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新松、廣州數控等四大中國機器人廠商,僅占據中國市場5%的份額,這與外資巨頭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相去甚遠。
中國傳動網總經理馮晉曾公開表示,工業機器人單體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集成應用、主機成本和可靠性三方面,外資廠商技術保持領先,且規模化生產,一直保持絕對成本優勢,現階段國內機器人主要的技術瓶頸是核心技術與國際主要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核心技術如果通過進口來解決,其結果必然是成本升高,最終使得自身產品缺乏競爭力。
“夾縫中生存的民族機器人如履薄冰,極易被扼殺在搖籃里。”面對國際巨頭,曲道奎感嘆道,“如同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和一個健碩的成年人在比拼,其難度可想而知,而這樣的挑戰將會愈演愈烈,殘酷的市場不會給你留下成長的空間,只有堅持技術創新,不斷研發新產品才能迎難而上。”
“未來5到10年全球機器人產業格局有可能會發生大的改變,中國完全可能誕生一批優秀的機器人企業。關鍵是用市場化方式,開放式、國際化地不斷交流。”曲道奎頗具信心。
2015中國好股票評選委員會鑒定報告
憑借技術優勢,依托行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取得快速增長,作為工業自動化及智能裝備龍頭,備受關注。同時在主題炒作上,工業4.0主題、工業自動化及智能裝備都是不錯的炒作題材。
王勝申銀萬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上證指數將上破3000點,但2015年內A股市場波動率大幅上升,階段性回撤幅度將可能會超過200點。全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會低于2014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