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業界動態 > 科學家嘗試以熱電納米線為芯片降溫

        科學家嘗試以熱電納米線為芯片降溫

        作者: 時間:2015-02-12 來源:eettaiwan 收藏

          當(Moore's Law)被提出時,沒有人會想到晶片在速度達到了5GHz可能會開始熔化的問題,因此產業界并非不斷開發速度越來越快的晶片,而是開始打造多核心晶片──這充其量只是一種應急的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9828.htm

          現在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s)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室溫電鑄(electroforming)技術,能從源頭解決晶片發熱的問題;該種制程使用銻鹽(antimony salts)以及鉍-銻(Bi-Sb)合金來控制晶向(crystal orientation)與晶體大小,單一制程的均勻度可望讓未來的CMOS晶片繼續提升速度。

          制程產生的奈米線直徑約70~75奈米,長度數微米;從一開始的奈米級多晶體結構,演變為2~5微米尺寸的單晶體。主導技術開發的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材料專家Graham Yelton表示,他設想了幾個在制造過程中將其熱電奈米線嵌入晶片的方法:“其中一個是從背面。”

          Yelton與桑迪亞實驗室同事所開發的熱電奈米線還有很多其他用途,例如用來包裹汽車的排氣管──但是在他們心目中的最佳應用之一是用以冷卻半導體晶片,而且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也為此提供了贊助金。

          

        ?

          raham Yelton與桑迪亞實驗室研究同仁開發了一種單電鑄技術,能強化晶片的散熱

          除了從晶片背面散熱──這是相對較簡單的方法,因為通常晶片背面沒有電路──Yelton也設定目標,希望能從晶片頂部的連結點汲取熱量,而那也是晶片大部分的發熱源:“低電阻與頂部的觸點,是我們的熱電奈米線要邁向商用化之前,下一個要克服的障礙。”

          晶片頂部的螺紋熱電奈米線最厚的部分,會發展成絕佳的散熱觸點,而且不會干擾電氣功能;遺憾的是,桑迪亞實驗室的這項研究所費不貲,而且需要使用到大量超級電腦模擬,以及進行反覆實驗找出材料與裝配方法的最佳組合。

          “我們需要資金來進行這項工作,下一步是開發頂部觸點;之后的里程碑則是在關鍵應用領域裝配該陣列。”雖然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Yelton表示熱電材料開發仍在起步階段,而且會在其特性更進一步被了解之后取得更大幅度的性能提升。還需要了解的包括將數以百萬計的奈米線均勻并排,統一晶體尺寸以提升效率,與更精確的晶向以提升能量流。



        關鍵詞: 摩爾定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茶陵县| 子长县| 宣恩县| 定结县| 晋江市| 莆田市| 临颍县| 乌恰县| 司法| 宁津县| 乡城县| 密云县| 青浦区| 祁阳县| 南宁市| 竹溪县| 蓬莱市| 内乡县| 长宁区| 吐鲁番市| 勐海县| 沐川县| 黑河市| 扎囊县| 马鞍山市| 柳林县| 永州市| 高雄县| 麻城市| 聂荣县| 海宁市| 南华县| 白沙| 滨州市| 湘阴县| 连平县| 大姚县| 保山市| 福泉市|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