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彩電業“站好隊”才是拯救之路?
去年TCL率先爆出彩電出現負增長,而且是為30年來的首次。市場銷量下滑,競爭激烈,利潤低,企業怎么爭取生存機會,又拿什么拯救彩電業?彩電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站好隊”才是實際?農村市場之戰又如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902.htm一些企業認為,彩電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2015年應“站好隊”。他們通過與擁有核心技術的伙伴結盟,紛紛布局OLED、量子點等新技術,爭取在未來市場“分一杯羹”。
在面對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上,彩電企業也開始站穩腳跟,力爭在熟悉互聯網“玩法”后,找到用戶痛點,推出符合用戶“剛需”的智能化產品。同時,家電企業開始重視農村市場,紛紛實現渠道下沉,爭取提前布局新興市場。
市場:銷量下滑與利潤低迷并存
2014年中國彩電市場整體需求收窄,銷量首次下滑。
奧維咨詢預測,2014年國內電視機銷量下跌3.8%,為30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時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2014年下半年平板電視零售量約為2200萬臺,全年銷量4200萬臺,同比下降6.7%。預計2015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需求將繼續維持在4200萬臺左右,整個彩電市場已進入調整期。
在銷量首次下滑的同時,利潤也在消失。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和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在2014年10月31日聯合發布數據,稱2014年9月份國產品牌主流液晶電視產品,凈利潤均為負數。在對行業趨勢進行研究后,他們認為,2015年彩電或將全行業虧損。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對媒體表示,當前彩電制造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后政策時代”消費需求不足等來自外部經濟環境的壓力,同時,產品同質化、產業鏈各環節成本不斷走高、核心技術話語權不足、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以及產業自身轉型升級的滯后性等問題,也促使彩電行業的競爭轉向存量市場。
2014年圣誕節,彩電企業均發起力度頗大的促銷行動。據媒體報道,海爾電子策劃部部長楊濤認為,合資品牌、上游供貨商、國內其他競爭對手令所有國內品牌都打出了價格戰這“同一張牌”。有分析認為,不掌握產業鏈上游核心技術,缺乏產品定價能力,只能打低層次價格戰,是國內廠商陷入利潤低迷狀況的共同原因。
不過,也有企業認為,2015年必須摒棄低端價格戰,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這些企業正力圖通過結盟,保證在新技術上占得一席之地。
努力“站隊”把握潮流趨勢
市場行情不好,實現技術突破,培育市場熱點是許多企業的首選。2014年,曲面、OLED、量子點等新型屏顯技術并存的多元化競爭格局逐漸顯現。
OLED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反應快、重量輕、厚度薄,不需要背部光源的支持即可自行發光等優點,目前這一技術基本掌握在韓系廠商LG和三星手里。一開始LG、三星兩家一同推廣,隨后三星因良品率低、成本高等原因宣布停產OLED電視,轉投量子點背光技術的LCD電視,并力推曲面概念。
LG和三星背后,各自有一波中國企業站隊。比如,以LG為核心,創維、康佳、長虹等國內彩電品牌2014年來一直跟進OLED產品布局。三星則和TCL、海信一起發力量子點技術。
不久前,創維發布全球最薄LED電視,用了LG兄弟公司LGD的屏幕。創維副總裁劉棠枝公開表示,這款電視是“對抗”曲面液晶電視而開發。“曲面液晶電視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并沒有給用戶帶來好的體驗,反而帶來價格負擔。曲面液晶電視是逆潮流而動,要把彩電廠家帶到坑里,而真正能做曲面屏幕的只有OLED技術”。
2014年底,TCL搶先在國內推出量子點電視。該技術是將微型發光晶體融入常規的液晶顯示屏,從而實現比現有的液晶產品更好的畫質。TCL多媒體CEO郝義表示,和OLED相比,量子點電視是能夠普及的產品,而其畫質并不輸于OLED電視。
國內廠商中,海信對量子點技術也比較積極,有報道稱其未來將與3M合作,布局量子點背光電視。
奧維咨詢助理總裁張彥斌說,不管是量子電視,激光電視還是OLED電視,勝負取決于價格和消費者體驗。當年在等離子和LED技術上,長虹站錯隊,導致大規模的投資打了水漂。所以,在新一波技術潮流中,企業顯得異常謹慎。
產品:過度智能化不可取
“我們在尋找電視真正的剛需在哪里”,一位彩電企業高層對新京報記者說。
近兩年崛起的樂視電視、小米電視,一個以內容取勝,一個以用戶取勝,各自風生水起,傳統彩電商“壓力山大”,不得不在逆境中奮斗。上述彩電企業高層說,傳統制造所具有的品質優勢、服務優勢這兩點都會被跨界者慢慢趕上,未來的競爭焦點還是在于產品,即誰能夠把握未來產品真正的形態和方向。
據了解,創維內部的酷開公司連同酷開品牌,主要針對互聯網內容、粉絲經濟、未來電視形態進行反復試驗,希望能用純粹互聯網的玩法盡快找到用戶使用電視的痛點,試驗成熟再接入創維品牌進行大規模量產。TCL在2013年推出與愛奇藝合作的TV+后,2014年又推出全球播電視院線,將電影院線搬到電視屏幕上,通過與制片商、終端廠商合作賺取流量和收入。
此外,包括海信、長虹、創維、TCL在內的所有傳統廠商都在探尋智慧家居領域,預設電視為智慧家庭中的顯示終端,完善其功能,一旦智慧家居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電視等終端都將找到其新的存在價值。
中國電子報總編輯胡春民在解讀《2014年中國家電企業互聯網轉型報告》時說,傳統家電企業都在做智慧家庭產品,而有的產品是過度的智能化,如果不是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就不是互聯網的方式,家電企業應該從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轉型。
渠道:鏖戰農村市場
不少業內人士稱,2015年的家電行業,農村市場會有一場惡戰。
前幾年陸續結束的家電下鄉政策,曾讓農村市場消沉了一段時間。但隨著目前城鎮化概念的興起,農村市場的機遇被重新開啟。一些城鎮化建設較快的鄉鎮,返鄉人員增多,消費能力不斷提升,人們傾向于選擇就近消費。據奧維預測,鄉鎮級農村市場每年20%的增長速度會持續4到5年。
有幾股力量會擠進農村市場。一方面是本土彩電廠商,他們擁有先發優勢。比如創維副總裁劉棠枝在中期財報解讀時曾說,今年將繼續建設社區店增至4000家左右,三年內,創維要建設5000家縣鄉全產品旗艦店。
對三星、索尼、夏普等外資企業而言,2015年也有機會下沉到農村市場。2014年,三星已經傳出將多級經銷代理體系進行扁平化壓縮,如此一來有利于其產品逐步向鄉鎮一級下沉。
除了廠商主動進軍農村市場外,作為渠道力量的“電商刷墻”也會更加猛烈。2014年10月阿里啟動“千縣萬村”計劃,目標是在三至五年內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隨后京東在廣東揭陽、河北省趙縣開設據點,發展農村電商。蘇寧易購“雙11”、“雙12”期間,將原有的數百家鄉鎮服務點升級為新式鄉村服務站,為農民提供代客下單、最后一公里配送及售后維修等,計劃未來5年內,建設1萬家蘇寧易購服務站,覆蓋中國1/4的鄉鎮。
可以預見的是,企業產品就位、自建渠道就位,大連鎖渠道下沉、電商渠道下沉,諸多競合因素必將引發農村市場的消費熱潮,成為2015年彩電企業的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