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前車之鑒 OLED需開放經營?
如今的LG Display在大屏OLED領域已經是唯吾獨尊,但業內卻悄悄的將其與當年的等離子聯想到一起。等離子技術曾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可,但由于松下的一家獨大,其他企業難以望其項背,近十年來長虹、日立、東芝、三星、LG等中日韓企業紛紛宣布退出等離子電視市場,無奈的松下最終也只能放棄了等離子,畢竟孤木難成林。如今的OLED格局與當年的等離子類似,技術僅掌握在LG Display手中,其他企業無一能與其抗衡。那么OLED的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等離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635.htmOLED挑戰霸主 和LCD共存競爭
顯像管電視從1960年誕生開始,在電視市場上活躍了近40年,隨即讓位于2000年左右快速崛起的PDP與LCD等平板顯示產品;LCD在新千年伊始的角逐中勝出,成為目前市場的王者;而今天,新興的OLED向它發起了挑戰,李重煥認為,今后的幾年中,顯示市場將呈現OLED和LCD共存并彼此競爭的格局。
OLED技術與LCD技術相比,其無限的對比度和完美的黑色表現力、絢麗的色彩還原能力,以及更輕薄、精簡的結構,在未來更有望在成本方面低于LCD,并具備透明顯示、柔性顯示等下一代顯示應用方面的天然優勢,因而已經被業界公認為LCD之后的次世代顯示技術。
2011年末,LG Display全球首次成功開發55英寸OLED電視面板,并在第二年全球率先投入量產,開啟了OLED電視時代的帷幕。
OLED是顯示技術必然的發展趨勢
LG Display公關部部長李重煥強調,OLED是顯示技術必然的發展趨勢,更適應柔性、透明顯示的潮流,相信競爭企業最終還是會選擇OLED,LG Display正在引導這一市場,會一直做下去,戰略不會改變。今后的幾年中,顯示市場將呈現OLED和LCD共存并彼此競爭的格局。
據了解,OLED技術與LCD技術相比,其無限的對比度和完美的黑色表現力、絢麗的色彩還原能力,以及更輕薄、精簡的結構,在未來更有望在成本方面低于LCD,并具備透明顯示、柔性顯示等下一代顯示應用方面的天然優勢,因而已經被業界公認為LCD之后的次世代顯示技術。
2011年末,LG Display全球首次成功開發55英寸OLED電視面板,并在第二年全球率先投入量產,拉開了OLED電視商業化時代。時至2014上半年,LG Display已經開始向中國的主要電視廠商提供OLED面板,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電視市場推廣OLED電視,引領市場從LCD向OLED轉型。
LG抱團國產品牌共謀OLED發展
據悉,LG顯示器計劃以盡可能低的價格向電視制造商供給OLED面板,擴大市場占有率。LG將跟中國的創維、康佳、長虹等國產品牌一起經營OLED領域,一起開發OLED的市場。
目前,OLED面板大型化和壽命以及其他一些問題都已經得到了大大的改進。決定OLED成本的主要是良品率和產能。LG Display全球市場推廣總裁崔東元曾表示:一年前,LG的OLED面板量產良品率僅僅是20%到30%,產能大約為8000張/月。現在,2k OLED面板的良品率已經可以達到80%以上。所以,成本下降了,自然產品賣的也不貴了。
據了解,目前韓國坡州工廠已經擁有一條月產能8千片玻璃基板的8.5代OLED生產線,為迎接OLED時代的到來,LG Display方面表示將在今年年末投產第二條生產線,第二條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在明年年末產能將提升至2萬6千片玻璃基板。
三星電子判斷認為OLED電視機的大眾化還需要3-5年時間,目前專注于薄型超高清LCD電視機。其還未能就大型電視機OLED面板的量產投資做出最終決定。但LG電子已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推出77英寸薄型超高清OLED電視機。同時,LG顯示器也有望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在全球OLED面板市場中占得先機。
在業界人士看來,等離子的退出頗令人惋惜。作為彩電行業里程碑式的產物,等離子和液晶都各有各的優缺點。事實上,直到2006年,不管是畫質還是價格,等離子電視仍更具競爭優勢,因而多來年業界都流傳著“外行看液晶,內行看等離子”的說法。
然而,好技術從來都不是決定市場勝負的充要條件。絕對的技術優勢并未給等離子電視帶來多少好處,相反,以松下等日系廠商為首的等離子聯盟反而固步自封,錯失了發展良機。
僅從技術層面考量的話,OLED無疑是一項先進的技術,不過僅憑一家公司,無法從根本上推動OLED的發展,等離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封閉只存一家最后往往面臨消亡,開放經營,共同發展,才能逐漸滲透擴大影響,取舊而代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