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與新能源未來或將在汽車業大有作為
隨著社會的進步,汽車的需求量也在迅速的增長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之一,其發展也備受關注,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是車聯網了。據業內人士發布的預測可知,在2014年車聯網的穿透率有望突破7.5%。車聯網系統,是指是利用先進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對道路和交通進行全面感知,實現多個系統間大范圍、大容量數據的交互,對每一輛汽車進行交通全程控制,對每一條道路進行交通全時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為主的網絡與應用。車聯網是物聯網在汽車領域的一個細分應用,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向業務實質和縱深發展的必經之路,是未來信息通信、環保、節能、安全等發展的融合性技術。車聯網是指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傳感設備等交互,實現車輛與公眾網絡通信的動態移動通信系統。它可以通過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享,收集車輛、道路和環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多源采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計算、共享和安全發布,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車輛進行有效的引導與監管,以及提供專業的多媒體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4692.htm汽車產業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之一,汽車業的未來,有哪些領域會發生改變?對于行業的方向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車聯網的勢頭已十分旺盛,在考慮汽車產業未來的問題,車聯網的影響不可忽略。那么,汽車產業未來究竟在哪些領域會發生改變呢?
第一,制造業為核心
這個行業還是以制造業為核心的,流水線式,層級森嚴,服務基因缺乏。
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汽車從誕生之日起到現在的128年時間內,絕大部分的時間是供不應求,制造出來就不愁賣。
所以,整個產業的思維就圍繞著制造,怎么造出更好、更牛的車?,F在全球每年賣出去7000多萬臺車,這個量非常巨大。這個量沒法再大幅度增長了,汽車廠商之間關于技術之間的競爭,它的邊際效益越來越小,投入10億美元,發動機效率增加了0.1%,這種事情在汽車行業很多見。
這就意味著行業轉變的大背景是具備了,我們以制造業為核心的思維,要慢慢向服務業為核心的思維去轉變。今天,在這里要誕生一家新的汽車企業,它剛開始肯定是要解決制造的問題,但它沒有什么包袱,它可以一開始就把用戶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全心全意地圍繞用戶展開工作,這是我覺得汽車行業的新進入者,他們的巨大機會所在。
第二,車聯網、新能源是機遇
除了制造業向服務業轉變外,汽車的技術真的是一層不變嗎?也不是,我們發現互聯網和新能源這兩個概念,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和滲透。我們談到汽車,現在大家還會談論大眾、通用、豐田嗎?可能也談,但絕對不是最時髦的話題。
我注意到咱們場館外面就是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特斯拉這個車,關于特斯拉的話題,才是行業里面今年最時髦的。我有朋友買了特斯拉,他把車子用來出租用,什么樓盤開業,商場搞活動,都出租,結果現在已經把購車款全部賺回來了,80萬的購車款,兩三個月就賺回來了。
行業里面為什么關注特斯拉呢?肯定不是它的領導者多么拉風,也肯定不是它出租能賺錢。行業人士關注特斯拉是因為:
首先,它是第一家把純電動車商業化做得這么好的;第二,它在生產的組織方面給出了借鑒意義,相對更短的周期,更少的投入,更扁平化的研發組織結構,這都是很不棒的;第三,它擁有一些專利,前不久特斯拉還開放了它的專利,各位可以隨便享用,不管這些專利含金量如何,這個行為讓特斯拉始終保持了行業引領潮流者的姿態。
所以,車聯網和新能源兩個技術方向,成為我們行業的新的戰略機遇。
原來,我們很難想象,類似地平線這樣的企業,他們找到一筆錢,就可以造汽車了。現在,我們覺得,這個行為很大膽,但并非不能實現。
第三、車輛使用在變化
最后,除了產業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變,除了技術革命在車聯網、新能源兩個方向影響著我們,我還想說一個變化。就是車輛使用的變化。
最近北歐國家芬蘭,他們的一項規定,說要逐步消滅私家車,利用自行車、汽車、輕軌、火車共同組成“交通共享”方案。而在國內呢?包括一些新興的創業型的公司,也在P2P汽車分享方面在努力。也就是說,汽車并不再是某個人、某個家庭所專屬的,它是大家所共同擁有的。
前不久,AutoLab在上海組織了我們的第38期線下沙龍,我們約請了行業內的4家租車公司的代表,大家齊聚一堂,聊聊我們個人對個人租車的事情該怎么玩。其中,PP租車的王嘉明就表示,未來最好的狀態是每天出門之前,看看手機上,周圍有哪些閑置的車型,自己想開什么車,就去訂一輛。P2P領域每投入 1臺車,可以節省下13臺新車的銷售。極大地優化了社會資源的配置,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環保。
這是使用方式的巨大改變,這是能源與資源非??捎^的節約。從這個方向上去考量,對于我們汽車產業的啟示在哪里呢?包括汽車的功能設置,用戶的駕駛習慣,與之配套的金融手段,甚至銷售的模式都要發生改變,因為采購者從C端變成了B端,變成一個個大客戶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變化來得會比較慢吧,芬蘭這種北歐國家,人家理念超前啊。各位,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整個產業的迭代、消費習慣的更替,都加速了。這一天,也許很快會來到我們面前,比如我自己就很厭煩每天開一樣的汽車了,假如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車給我開,每天路上都不太堵車,通過網絡云端的下載,我可以讓任何一臺車變成我自己使用習慣相匹配的汽車,為什么我要拒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