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蘋果手機大賣看中國產業升級
28日中午12時,小米科技開始在官網上銷售小米手機4移動4G黑色版。小米官方稱,今年前三季度小米出貨量達到4400萬部,其中第三季度1800萬部,按季增長2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4616.htm這個漲幅是驚人的。這對小米全年6000萬部的銷量目標是利好。當然,對三星、蘋果等全球品牌而言,這是“利空”。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網27日以《小米壓低韓國GDP?》為題報道稱,韓國銀行(即央行)經濟統計局局長鄭穎澤在談及韓國出口減少時,罕見地提到非韓國的具體企業:“由于與中國北京小米科技等的競爭激化,三星電子智能手機出口受到影響,這產生了負面影響。”
賣瘋了的,還有蘋果新款iPhone6。蘋果公司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iPhone6銷量達到3927萬部,同比增長16%,其中大中華區銷量同比飆升32%。
雖然iPhone6是美國產品,但手機在中國組裝。蘋果、小米手機大賣,負責訂單的富士康等加工企業加速生產。9月份,中國工業生產增速由8月份的6.9%顯著回升至8%,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產品設備這一項的增加值,同比增速由8月份的9.6%猛升至16.6%。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認為,增幅一定程度上反映出iPhone6發售以及市場對小米手機強烈需求的結果。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在點評三季度經濟形勢時說,中國經濟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其中,工業內部結構調整正在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而且整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態勢非常明顯。
對產能過剩重壓之下的中國制造業來說,這是可喜的進展。
相比較而言,蘋果手機的利潤率令人艷羨。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HS拆機分析顯示,iPhone6部件和勞工成本在200美元至247美元之間,對比售價,其利潤率在70%左右,與上一代產品相近。小米手機的利潤率應該低于蘋果,但肯定高于服裝、紡織、家電等傳統制造業。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有一句名言: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今天的風口就是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經濟。小米成立僅4年、沒有實體店,銷量卻一直保持著每年150%的高速增長,對蘋果、三星等全球品牌構成競爭,富士康也開始為小米組裝手機。阿里巴巴9月份在美國上市,創造史上最大的IPO,這些都是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印跡。
互聯網是一種思維,它將重新定義制造業以及整個經濟,用這種思維“武裝”傳統行業所獲得的效果,未來將是顛覆性的。互聯網加傳統產業,將會極大地推動中國制造業和整個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并進一步增強全球競爭力。
傳統制造業的產能過剩,連同樓市低迷和地方債務,是當前困擾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原因,除了海外和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外,還與企業未能適應互聯網經濟帶來的消費行為變化而迅速調整產品和經營策略有關。
因此,借助市場的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是當務之急。未來制造業產品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數字化、智能化、互聯化。制造業價值鏈的每個環節如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必須再定義,新的產品、新的流程和新的服務必須基于互聯網技術再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