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廠全面盈利 中國顯示行業機遇與挑戰
"如何進一步提升技術和應用創新力,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是中國內地顯示產業下一個十年的主要課題。”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北京2014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王東升道出了中國顯示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4379.htm始自2010年的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今年已是第五屆,與往屆不同,“連臺灣的面板企業都來了”,一位參會的研究機構人士稱,皆因行業回暖,企業們盈利了。而此前,產能過剩、價格下跌的陰霾一直盤踞在面板企業頭頂,特別是對于剛剛完成了產線布局,即將迎來大發展的國內面板企業而言。
2013年以來,中國內地建面板線熱情再度高漲,先后建了多條6代及以上生產線。數據顯示,未來5年內,大陸將有超過15條6代以上的高世代線面板廠建成并投入運作。屆時中國內地的產能將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韓國。高速增長的產能勢必打破面板工序平衡,而本土面板產業起步晚、設備折舊壓力大等劣勢將影響其盈利空間。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刁石京認為,針對本土面板產業布局分散、創新不足、知識產權環節較弱等問題,作為政府部門,要加強規劃布局,推動產業集聚及產業的聯合。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則樂觀看待本土面板發展前景——“我國的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風景這邊獨好”。歐陽院士以數據論證:2014年中國平板顯示器的市占率將提升到18.6%,是世界唯一保持不斷成長的地區;預計到2015年,我國的TFT-LCD產能將占據世界第二位,其中最適合生產TV屏的8.5代線的產能將位居世界前列;基于國內平板顯示實力的提升,2014年中國廠商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份額將達到32%。
“電視尺寸每增加1將可消化一條月產能約為9萬片的8.5代面板生產線的產能。”來自面板研究機構群智咨詢的數據,被眾多面板廠商及市場研究人員一再引用,被認為是解決面板市場產能過剩的積極因素。2014年在智能電視和超高清屏幕的影響下,電視平均尺寸從2012年的37吋快速拉升到40吋。除了加大面板尺寸,高分辨率、量子點廣色域技術以及曲面顯示等高附加值產品也是面板企業化解產能過剩,保持利潤的有效途徑,這也促使本土面板的發展重心從產能擴張向技術研發轉變。
而目前內地智能手機面板自給率偏低,高規格面板主要依賴進口的現狀,是本土面板企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機遇。
2014年上半年,中國內地智能手機自給率為32.7%,群智咨詢副總經理李亞琴認為這一比例偏低,“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她預計,到2016年,這一數據將增至46.1%。
李亞琴透露,未來,手機廠商會對LTPS/Oxide、AMOLED、柔性、incell/oncell等更高解析度、更高色飽和、更輕薄的中小尺寸面板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目前這些高規格面板主要來自日本夏普、JDI、我國臺灣友達和韓國LGD,因此本土面板廠商需要繼續積累技術和生產經驗,提高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
上述種種,印證了王東升提及的發展方向。
更為提振本土面板業信心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國本土面板廠全面盈利:京東方上半年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2億元,同比增長21.22%;深天馬上半年營收24.86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凈利潤8139.24萬元,同比增加280.14%;TCL華星光電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85.06億元,同比增長24.8%,凈利潤9.81億元。
此外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擬組織實施的“新型平板顯示和寬帶網絡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專項”政策扶持,也讓本土面板產業在新型顯示產業方面大有可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