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成功關鍵:電池續航力與易用性
在智能手表品牌Pebble擔任布道長(chiefprojectevangelist)的MyriamJoire表示,目前在智能手表領域只有兩個比較大的平臺,而且都還有改善空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1814.htm“除了Pebble與Moto360,我不認為還有哪款智能手表看起來不錯﹔”Joire在日前于美國舉行的穿戴式技術展會(WearableTechExpo)發表演說時表示:“可穿戴設備比以往更強調個人化,你會希望這類裝置反映你自己的個人風格,因此客制化、亮眼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慮材質、外觀與尺寸。”
而雖然Pebble與采用AndroidWear平臺的Moto360可算是該市場領域的最佳產品,這兩款智能手表仍面臨充電、顯示以及實用性的挑戰,其中電池壽命是一大問題,如Pebble最原始的130毫安(milliamp)電池只能待機一天,充電也需要50分鐘,讓該公司不太滿意,正積極延長其電池續航力以及加速充電時間。
“電池續航力是一系列技術的關鍵,如果你要打造一款穿戴設備,你的軟硬件都需要非常省電──這意味著要選擇正確的顯示器、處理器、無線通信技術;”Joire指出:“此外也意味著你的操作系統需要是輕量級,Android與Tizen都不算是,它們屬于Linux基礎的重量級操作系統,你需要的是可執行在CortexM3或M4核心的實時操作系統。”
Joire表示,可穿戴設備普及化的另一個障礙是充電方式;她認為無線充電會是利用占據了寶貴空間的MicroUSB連接器之近期替代方案,而她也呼吁身為無線充電裝置供貨商之一的AT&T,透過支持單一標準以促進可穿戴設備產業的成長。
“我們現在試圖要做的,是召集其他廠商支持一個標準化、防水且低復雜度的連接器;”Joire表示:“但要制作一只防水又配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手表很困難,主要是因為線圈的尺寸。”
智能手表──以及大多數移動設備──的電池壽命,最大消耗元兇就是顯示器;Joire指出,智能手表市場的顯示器技術,可說是讓廠商「選擇一種死法」的狀況,看使用者是要選擇日光下可讀的單色顯示器,或者是耗電量更兇的高分辨率彩色顯示器。
“這方面沒有靈藥,你只得選一種;”她表示:“接下來兩年,可穿戴設備還是會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在獲得解決之前,只有折衷妥協的解決方案。我們當然想要彩色的、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但在日光下的顯示效果難以擊敗智能手機顯示器。”
Joire并預言,未來成功的智能手表產品將會采用超越藍牙低功耗(BluetoothLE)與傳統無線路由器的通訊技術,例如一種能鏈接各種裝置的智能型個人局域網絡系統,配備無線芯片、尺寸只有信用卡大小,而且只要每個月充電一次。
“圍繞你的身體建立一個安全的世界,這是可穿戴設備鏈接性可預見的未來;”她補充指出,使用者也需要信任穿戴設備制造商:“你必須信任科技世界并把個人資料交給我們,這是讓我們預測你想要做什么的唯一方式;背景資料是關鍵所在。”
建立背景數據以及實際的日常使用者案例,是讓智能手表被大眾接受的關鍵;Joire舉例指出,三星(Samsung)的GalaxyGear,就很專長于讓愛嘗鮮的使用者一躍成為科技玩家:“你需要讓事情簡單化,我現在所使用的大多數技術就是不夠簡單。”
“如果你希望能拉攏嘗鮮使用者以外的客戶,要記住那些買了智能手表的客戶最需要的就是產品能開箱即用,而且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價值。”她總結指出,未來的智能手表應該要專注于盡可能少的復雜功能,堅持提供易用性以及開箱即用的實用性。
路由器相關文章: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相關文章:路由器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