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MIT新技術實現24小時工作的太陽能系統

        MIT新技術實現24小時工作的太陽能系統

        作者: 時間:2008-08-28 來源:網絡 收藏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聲稱通過將一種液體催化劑合成在光伏電池中能夠使系統24小時發電。

          的研究團隊聲稱在電解水之前加入一種液體催化劑可以實現幾乎100%電解效率。當該催化劑和光伏電池結合在一起存儲能量時,系統能夠一天24小時不間斷發電。

          的化學教授DanielNocera說“最難從水分離出來的成分不是氫,鉑作為催化劑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鉑對氧原子的作用非常小,必須使用更多能量。我們現在所作的就是制造一種催化劑能夠在不使用額外的能量下對氧原子進行分解。實際上,使用了我們的催化劑后幾乎100%的電流都能用于電解分離氧氣和氫氣。”

          鎳氧化物催化劑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用以提高電解槽效率的催化劑,Nocera承認它們在的配方中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但他補充說:“鎳氧化物因為其毒性需要使用密封水容器,代價非常昂貴。MIT的專利催化劑配方是“綠色”的,能夠使用非密封的普通容器。”

          Nocera說:“鎳氧化物因為其腐蝕性(即使二氧化碳也會在空氣中和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鹽)而不能夠在普通環境中使用。但我們的催化劑采用了多種材料,這些材料都不會和環境發生化學反應。”

          MIT的專利催化劑配方磷酸鈷鹽能溶解在水中。電解時當電流流經磷酸鈷鹽,該催化劑就會粘附在氧電極上以提高電解效率。電流斷開時,磷酸鈷鹽將重新溶解。

          過程簡單,即使是普通的電解槽也能派上用場。

          Nocera表示:“因為我們的催化劑是綠色環保的,不需要將電解設備和環境污染物隔離起來,這樣就比目前的設備節省很多。”

          目前,MIT正在和光伏電池廠商合作準備在系統的電解環節加入該催化劑。通過兩者的結合,白天發電的多余部分用于電解水,變為氫和氧儲備起來;晚上再用燃料電池將氫和氧變成水,用來發電。

          Nocera預計:“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可以往他們的系統添加廉價的電解槽,在一天24小時里的7小時用以分解氧和氫,晚上再利用燃料電池重新合成氫和氧以產生電力。”

          該項研究由MIT的一個博士后研究員MatthewKanan協助。資金由MIT能源研究中心、ChesonisFamilyFoundation,SolarRevolutionProject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58629.htm



        關鍵詞: MIT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诸暨市| 威宁| 抚顺县| 肥东县| 柘城县| 南丰县| 香港| 遵义市| 固安县| 林州市| 玉屏| 合作市| 巴彦淖尔市| 湖州市| 乐清市| 翁牛特旗| 额济纳旗| 开鲁县| 屏东县| 名山县| 根河市| 筠连县| 太康县| 前郭尔| 江口县| 黎川县| 雷山县| 竹山县| 尚志市| 报价| 连江县| 车致| 乌海市| 自贡市| 原平市| 五河县| 平原县| 饶平县| 凤翔县|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