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基于比時法的晶振頻率測量建模與分析

        基于比時法的晶振頻率測量建模與分析

        作者: 時間:2010-11-23 來源:網絡 收藏

          0 引言

          受制造工藝、器件老化以及外部溫度等因素影響,其實際頻率值與標稱頻率值存在偏差。此外,晶體振蕩器內部存在著各種噪聲也會使頻率值產生隨機起伏,從而導致晶振頻率的準確度和穩定度降低。當前,國內外在研究晶體振蕩器的老化和隨機噪聲、分析晶振頻率誤差特性方面提出了很多方法,比較常見的有時間對數線性模型法、自適應濾波法及非線性時變預測法。前兩種方法的缺點是參數較多,選擇合適的參數較難,非線性時變預測法的模型描述能力強,但由于沒有函數參數的顯式表達式,不能將模型求解歸結為參數求解問題,一般通過學習來逼近該函數,主要用于頻率變化的預測。

          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本文利用設計了一種電路,該電路采用來測量晶振頻率變化,并根據其頻率隨時間變化擬合曲線的特點,用線性回歸法分析其頻率誤差特性。該方法模型簡單,參數易于估計,可通過簡潔的補償方法消除晶振相對頻偏,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1 系統組成

          測量系統由GPS接收機、晶振、時差測量模塊、時鐘產生模塊、計算機數據采集處理組成。組成原理如圖1所示。

          GPS接收機每秒輸出1路TTL電平的標準秒脈沖(1 PPS),晶振是時差測量和時鐘產生的頻率源。時鐘產生電路產生本地秒脈沖。時差測量電路測量GPS秒脈沖與本地秒脈沖的相位差值。

          采用測量晶振頻率的系統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由晶振分頻得到本地的1 Hz頻率源,將GPS秒脈沖與本地晶振秒脈沖送入時差測量模塊進行相位比較,得到兩者的相位差信號,設計時間間隔計數器對此相差閘門信號計數,計數值即為晶振頻率相對于標準頻率的偏差,反映了晶振頻率的誤差特征。時間間隔計數器每秒測量一次兩者的偏差值,需要測量的頻差數據量由計算機設定,測量結果傳送到計算機進行數據統計,并對晶振頻率誤差特性進行分析。本地時鐘產生、時差測量及數據采集電路模塊等都由設計實現。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个旧市| 榆林市| 泸西县| 崇文区| 靖宇县| 娱乐| 乐至县| 开化县| 金阳县| 左云县| 应城市| 塔城市| 弋阳县| 师宗县| 旺苍县| 日土县| 蓬安县| 宁陵县| 定安县| 阳谷县| 吉林市| 五峰| 资中县| 长汀县| 大城县| 察雅县| 伊川县| 中宁县| 钦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独山县| 江都市| 吴川市| 甘南县| 隆回县| 遵义县| 渭源县| 安泽县| 北安市| 姜堰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