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速管流量計--簡便、價廉、節能的流量儀表
自上世紀60年代末均速管流量計問世以來,雖不斷改進(國外稱Annubar、Verabar、Probar 、Torbar、Itabar、Preso、Deltabar、Averaging Potit-tube等),名稱各異,但都是基于皮托管測速原理,以測管道中直徑(圓管)或長與寬(矩形管)上幾點的流速來推算流量的一種插入式流量儀表。因其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價格低廉及節能等優點,在無需準確計量進行貿易核算,僅作為工況監控,特別是大于200毫米的口徑情況下,在電力、冶金、石化等行業中,常做為首選儀表。
CONTROL ENGINEERING與Reed Research 集團聯合對近兩年全球流量儀表市場的調查表明:在20種常用流量儀表中,均速管流量計的排序處于8~9位;我國西氣東輸的世紀工程中,在干線內徑為一米的管道上,選用了50臺Emerson的均速管流量計,占總量96臺的52%;此外,美國的Verabar均速管流量計在國內電力、冶金、石化等行業中,銷售業績斐然,令人矚目。而國產均速管在大陸市場中幾乎無立足之地,究其原因,無論是Emerson,還是Verabar公司,近20年都十分重視產品在現場應用的情況,不遺余力推陳出新,不斷改進;而國內廠家,產品開發乏力,一味仿制,幾乎還生產、銷售國外10多年前已淘汰的產品,這些情況令人深思。本文就近年來業內人士對均速管較為關注的幾個問題提出以下看法,供大家參考。
熱點之一 ——檢測桿的截面形狀
這是均速管發展過程最熱的話題。近30年來,不斷變化、創新,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
1、 圓形
2、 菱形-Ⅰ
3、 菱形-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