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電信與廣電市場化程度差異大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不久前發表文章《中國電信業的崛起》,文章指出,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中國電信業已經從一個原始的國家壟斷產業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和互聯網通信市場。這個改變是中國快速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國有電信企業越來越成熟的一個證明。這對國內正處在三網融合博弈風口浪尖的電信運營商和廣電來說,可謂是頗具戲劇化的一個注解。廣電系統一直以來針對電信業的攻擊無不圍繞著壟斷來做文章,以此呼吁擴大電信市場的競爭。但事實上,即便廣電系統內部也不得不承認,論市場化程度和競爭強度,廣電行業無論在哪個層面都是嚴重落后于電信業的。究竟誰還在壟斷的襁褓里被百般呵護?
電信業20年發展,直接佐證中國成功的市場化經濟改革
《世界政治評論》認為,中國電信業的變化是中國自1978年開始改革以來,經濟發展最有活力和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方面之一。電信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模式真正市場化的主要例證。依靠戰略性地使用外國投資、大肆購買新技術和政府實施強大的干預和控制,中國國內市場以20%的年增長率擴張。與此同時,中國電信提供商和設備制造商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品牌。
中國電信業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它的巨大規模:約8.89億手機用戶、3億固話用戶和將近5億互聯網用戶。世界最大的手機運營商中國移動有6億多注冊用戶,而與之最接近的國內對手中國聯通有1.56億用戶,最后進入移動通信市場的中國電信手機用戶也已超過1億。在普通民眾的收入穩定增長和地域流動性越來越大的時代,中國電信企業得以依賴這些規模經濟使自己成為令人驚嘆的全球競爭者。
在國內強勁發展的基礎上,中國的電信業在過去十年進行了引人注目的國際擴張。在“走向全球”的口號下,國家的領軍公司通過一系列的海外收購和與國外伙伴的合作企業建立起了國際業務。憑借較強的技術能力和價格優勢,中國公司迅速成為了國際市場上重要的電信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中國電信運營商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海外并購。比如,2007年初,中移動收購了巴基斯坦移動通信運營商巴科泰爾公司。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中國電信運營商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國際化經驗,并為投資新的市場機會做好了充分準備。西方公司投資和擴張的迅速減少也為中國公司進入發展中國家清理了道路。而更重要的是,危機也為中國向成熟電信市場的擴張打開了大門。此外,這還引發了來自西方投資者的向中國電信業的大規模資本流動,從而大大加速了中國經濟實體同全球市場的金融融合。
電信業市場化改革的三大成就
在國內,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像電信業這樣輻射拉動所有行業的市場化發展;也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像電信業這樣,不僅自身運營商飛速崛起,同時拉動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廠商實現全球崛起,而且能夠真正惠及民生福利。三大運營商的全球競爭力都已經上升到前列,這是電信業發展改革成功的直接成就,同時,電信業支撐起了中興、華為、聯想等IT巨頭的全球崛起。
國際擴張建立在三個階段的模式上:第一是“引進和轉讓”外國技術;第二是“消化和吸收”;第三則是“培養和輸出”本土衍生產品。
在現實中,這種模式常常體現為將西方技術重新設計為成本更低的格式,在中國公司的軟預算限制條件下,使中國的技術比西方競爭者便宜30%到40%。雖然這些優惠條件在一些競爭者中引起了爭議,但其效果已體現為華為、中興等公司在全球設備提供商排名上的迅速攀升。
更實際的還在于,在全國各個行業服務價格上漲的浪潮里,只有電信資費保持不斷下降。這些成就是包括廣電等想進入電信市場的競爭者都不得不贊嘆的,也是無法攻擊的,因為每個民眾都能切實感受到。今年一季度,我國CPI同比上漲5%,而電信行業綜合資費水平則處于繼續下降態勢,共下降了4.6%。事實上,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近年中國電信業資費一直呈逐漸下降趨勢。2009年,電信資費下降9%;2010年電信資費繼續下降11.7%。
當然,中國電信業在3G和下一代互聯網的拉動下,仍處在快速上升的發展通道,這也意味著,業務、產品、服務創新都在加速,變化的過程中總會有服務和產品跟不上的情況出現,但是總體來看,沒有任何行業能像電信業這樣充滿創新的活力。
廣電政企合一的體制是三網融合的最大障礙
與市場化程度與全球已經接軌的電信業相比,廣電目前還保持的政企完全合一、臺網利益糾結的復雜格局,不僅自身市場化幾乎停滯,行業內的其他廠商也嚴重缺乏市場活力,與國際廠商的競爭更是無從談起。這種局面下,三網融合一度出現夭折的危險就在所難免了。
當然,廣電系內早就開始了市場化的改造,但是受制于行業自身條塊分割和利益復雜糾葛的特點,市場化改造鮮有作為。一個完全沒有市場化的政企合一的廣電,要與市場化程度已經與世界接軌的電信業來展開融合和競爭,難度可想而知。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競爭格局下,廣電還期待與電信業平等競爭,這意味著廣電不僅要打造一個市場主體出來,而且這個主體還要與運營商實力相當,這幾乎不可能完成而且面臨巨大重復建設浪費的任務,決定了三網融合一直處于膠著狀態。
所以真正具有破局意義的認識是,三網融合首先是業務層面的三網融合,這是惠及民生的前提,而融合業務本身將強力刺激三張網絡自身的規模發展和不斷強大,讓一個已經高度市場化的電信業等待市場化程度最低的廣電完成市場化后,再實現深度融合,既不經濟更不現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