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超高頻RFID系統助解決軍戰場搜救實現精確定位

        超高頻RFID系統助解決軍戰場搜救實現精確定位

        作者: 時間:2011-05-16 來源:網絡 收藏
          一場以實戰為背景的野戰條件下戰場救護演練在閩南某山地拉開戰幕,全軍首套“”在“戰場”上成功運用。這意味著我軍野戰條件下單兵搜救精確定位有了突破。

          在硝煙彌漫的演練場,筆者看到,每名官兵除隨身攜帶著包含個人血型、用藥禁忌、病史等信息的“電子傷票”外,手腕上還佩戴著手表大小的信號發射器。8時許,擔任主攻任務的七連在向“敵”縱深進攻時,遭到炮火襲擊。受傷的官兵在進行自救互救的同時,通過信號發射器發出求救信號。

          在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下,無法對傷員實施精確定位,是一直以來制約戰場搜救效率的瓶頸。經過集智攻關,他們成功研發出“”,該系統融合了射頻識別、無線通信、條形碼、軟件工程等多種技術手段,通過與第二代“電子傷票”系統和一體化指揮平臺嵌入鏈接,實現了戰場搜救從“概略搜尋”到“精確定位”的轉變。

          野戰救護所內的“”顯示屏上,頻頻顯示傷員求救信號,電子戰場態勢圖上一個個閃爍的紅點清晰地顯示出傷員的準確位置。“第三搜救小組,一號高地南側洼部,有5名傷員,迅速前出搜救!”搜救小組聞令而動,就近選擇路線前往搜尋。其中有一名“重傷員”被送到救護所,立即推上了手術臺。從“重傷員”下車到救治展開,整個過程僅用了兩分鐘。

          受傷人員未到,傷情信息已至。透過導演部大屏幕看到,搜救人員到達傷員受傷地后,從傷員身上取下“電子傷票”,插入“傷員信息手持機”,馬上顯示出傷員的自然情況,快速錄入傷情、傷部和傷類等信息后,通過“電子傷票”系統發送至野戰救護所。野戰救護所判讀傷情信息,迅速做好接收傷員的準備。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禹州市| 斗六市| 阿拉善左旗| 濮阳市| 玉门市| 邓州市| 黄冈市| 大埔区| 阿城市| 鄂温| 繁昌县| 宝山区| 霍州市| 婺源县| 厦门市| 枣阳市| 木兰县| 阿荣旗| 华亭县| 大埔县| 柘城县| 双辽市| 明星| 岳池县| 栖霞市| 乌兰县| 新余市| 武山县| 湖北省| 东乡| 武宁县| 尼玛县| 高邑县| 钟山县| 类乌齐县| 贡山| 赤峰市| 南昌县| 泗水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