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全面應用云計算之十大挑戰
在這次選題之前,記者一直認為金融、電信、醫療等大行業的云落地的步伐會更早,對于云的態度也會更積極。而在與諸如華新水泥、樓氏電子這樣的制造業交流時才發現,目前傳統領域對于云的需求卻更為迫切。云計算之于中國的企業而言,更多的是變革的契機和開端。而“云化”的步伐也遠沒有我們所期望的那么快,云計算在眾多領域發揮作用,真正服務于中國的企業用戶,還面臨著眾多的挑戰。
在制造業、醫療教育、金融電信的用戶的溝通中,也發現多數的CIO都從最初的不了解或排斥云計算,到開始研究、規劃自己的企業云。對于云的態度,在不同領域也呈現著不同的情況。
1、傳統制造業期待云計算。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與眾多領域將IT作為核心競爭力不同,制造業中IT依然是個促進手段。而對于IT,制造業更希望可以進行相應地非關鍵業務的外包,以減少各種人力的開支。成熟的、安全的云計算會是眾多制造業用戶所期待的。
2、觀望云源于不信任。安全、成本、后期服務,這些都是用戶所擔憂的,對于廠商目前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的實用性的不信任,依然讓很多用戶處于觀望狀態。
3、細節應用逐步演進。在采訪中,也發現一些企業開始有相關的云應用,如九州通即時通訊系統、海航的桌面云等。對于部署云計算,企業用戶依然選擇先將非關鍵業務部署云端,逐步地演進。
4、云計算成為競爭力。天相投資的CIO黃嘉粵提出了金融知識普及云的理念,也讓我們看到眾多行業將云計算作為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電信領域,這個現象尤為明顯,基于云的理念開發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快速進入市場,提升競爭力。
無論是處于哪個階段,或是因為用戶自身認識的差異性,或是廠商宣傳的片面性,目前中國企業“云化”還遠遠沒有完成。根據用戶的采訪,我們也發現云計算在中國的普及依然面臨著眾多的或思想、或技術、或產業的各個層面的挑戰。
1、企業經濟效益不明顯。目前各大IT廠商積極宣傳各自的云計算理念,以及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而對于企業而言,尤其是鐘情于私有云時,卻很難從這些宣傳中直接看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多看到的是技術產品的推銷。
2、缺乏行業性指導。采訪眾多行業用戶會發現,每個領域對于云計算會有著不同的需求,側重點會有所不一樣。行業云會是個方向,而目前云計算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卻缺少行業性的案例。
3、簡單易用只是口號。有一個CIO舉例一個云計算的相關應用,指出其部署難。云的理念是簡單化、簡潔化,而目前眾多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在前期部署應用時卻增加了用戶的難度。用戶體驗依然需要被重視。
4、隱形成本在增加。如何保護原有的企業投資,是用戶經常會拋給廠商的問題。建私有云,如何與原有的IT進行平滑、經濟過渡,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的效益,是企業所關注的,也是廠商所不能完美解答的。
5、標準化前景不明朗。一個完美的云不可能由一家廠商來完成,而眾多廠商之間實現標準化,降低后期部署升級的復雜度,也是企業用戶目前所期望看到的。
6、缺乏相應責任機制。對于之前所提到的安全問題,更多的用戶認為這永遠是個偽命題。但是用戶最擔心的是,出現問題如何劃分責任。關于云計算服務的相關責任、義務,目前還缺乏相應的制度的規定,相關合同中也缺乏各種明細。
7、用戶還缺乏統一認識。企業級云計算,有的用戶會認為是大行業的特長,或是大企業的目標,目前中國的很多用戶對于云計算也沒有統一的認識。有的緊緊將其停留于一種技術革新,而非戰略的調整。
8、制約于大而全的云。在考慮云計算時,很多用戶會認為只有大而全的云才是云計算,事實企業只需要運用云的思想和關鍵技術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而無需滿足云的所有特征,應用才是最終目的。
9、企業IT建設缺乏系統規劃。很多企業的IT建設還是停留于階段性地規劃,云計算或要求理性判斷業務的未來、IT的方向,這也要求企業的IT建設更加宏觀、更加系統。
10、CIO的職責面臨轉型。有人曾提出中國并沒有真正的CIO,或是因為CIO的職責所限,或是企業定位所致。而云計算時代,卻要求CIO是真正的CIO。這或許也是云計算給予中國CIO轉型的一個機遇。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