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逾越的“圍欄” 新一代機場安防技術
作為華東地區最繁忙的機場之一,浦東機場的擴建工程廣受關注。而世博會的即將召開更對其安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浦東機場方面強烈意識到在圍界安防這個重要環節需要新的技術突破。
據浦東機場技術設備部部長滕建軍介紹,為了打造一個能盡量滿足目前安防需求的機場圍界防入侵系統,浦東機場兩年前開始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將中科院領先于國際水平的“傳感器網絡”技術引入到了機場圍界防護系統中。目前,這套基于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第三代機場圍界防入侵系統已經成功應用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圍界防入侵。而本文開始的一段,正是浦東機場首次向機場業內詳細展示的圍界防入侵系統。據悉,上海浦東機場的這套圍界防入侵新系統實驗段已經通過了工程驗收,今年年底將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中科院傳感網領域總設計師劉海濤博士向記者介紹,與第二代“信號驅動”型安防技術不同,新一代的圍界安防系統是一種“目標驅動”型安防技術。這種系統采用震動傳感器網絡全新的目標識別、多點融合、協同感知與定位等帶狀三層傳感網系統構架和網狀三層體系構架等核心技術,實現機場圍界入侵目標的有效分類和高精度區域定位,同時結合和組合氣象傳感子系統、智能視頻等先進技術,使系統具備自感應、自適應和自學習等機制,可滿足機場全天候、全天時的防入侵預警的需求。
傳感器網絡技術有望擴大應用
劉海濤介紹,我國的傳感器網絡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浦東機場的這套圍界防入侵系統是首次應用于民用方面。據悉,這套系統之前主要應用于軍用方面。實際上,除了圍界防入侵,傳感器網絡技術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從服務于機場安全來講,還可應用于跑道防護等。例如,目前機場跑道的異物檢測還主要靠人力,如果有朝一日能將這個技術應用于此,將極大提升跑道的安全系數。
記者進一步向劉海濤請教了這套基于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第三代機場圍界防入侵系統與第二代的區別。他介紹說,第二代安防技術只能看到有沒有入侵目標,而傳感網絡安防技術則可以感知入侵目標“是什么”、“在哪里”和“干什么”,然后再報警。由于是基于多種傳感器的協同感知和智能監控技術,新系統可實現對圍界地下、地面和低空的三維智能入侵報警功能。機場內飛機起降不影響設備正常運行,其針對局部氣象可自適應調整算法區分惡劣天氣,不會造成誤警;可有效探測挖洞、破壞墻體、翻越圍墻等入侵行為,不會漏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