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業界動態 > 物聯網時代:產品活了 制造死了

        物聯網時代:產品活了 制造死了

        作者: 時間:2014-07-01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收藏
        編者按: 智能化讓幾乎所有未來的應用都帶上了“生命體”的色彩。

          看到文章標題,你可能會感覺有些駭人聽聞。這是我在與PTC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壽宇澄博士探討制造業未來發展趨勢時得出的結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9094.htm

          產品由“死”到“活”,是指未來的產品將由純硬件向軟硬結合的產品發展。以往的硬件產品往往獨立存在,以硬件本身的功能和應用給用戶帶來價值。例如,傳統的燈泡通過自身材料的特性和設計發光、照明。

          而當產品被嵌入傳感器、芯片,并開始載入軟件,通過通訊與外界連接時,整個產品的性質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嵌入芯片、軟件和聯網的智能燈泡可以智能感應外界環境,調節數百種燈光模式,不僅可以讓人們的體驗最佳,而且可以節能,甚至燈泡不再是燈泡,而變成一個音樂播放器。

          “以往賣出去的產品可能是個死疙瘩,怎么用就是一個產品,現在這個產品是‘活’的,他是有生命的——智能產品類似一個生物,它是一個可以自我演化的東西。”壽宇澄說。

          制造由“活”到“死”,是指純粹的生產加工將在整個價值鏈條中越來越被輕量化,由此必然導致大批純加工制造型企業的倒閉和消亡。這一結論是以產品智能化為前提的。因為軟件的嵌入,產品的硬件可能比以往變得簡潔得多——大量實現產品價值的功能將依賴軟件和云端。

          在壽宇澄看來,全能的制造中心是未來制造的趨勢。“以往制造的專業化分工是由于工藝差別巨大導致的,而未來制造流程本身可能就由軟件主導,生產變得高度柔性化,加上3D打印技術的引入,工藝的差別會被逐漸淡化,在這種狀況下,生產兵器和生產發動機的很可能是同一家工廠。”壽宇澄說。壽宇澄認為,這種趨勢對于中國制造的轉型提出了挑戰。

          毋庸置疑,應對這一趨勢,制造業企業需要更多考慮向價值鏈的前端研發創新和后端服務轉型。

          另一重大變化是,以往制造業企業的支持性IT部門將在企業業務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IT部門終將成為獨立運營的單元,直接參與企業業務、戰略發展決策。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關鍵詞: 物聯網 智能聯接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大港区| 治多县| 镇巴县| 无锡市| 铜陵市| 泰来县| 汶上县| 长海县| 图片| 南宁市| 惠安县| 乐业县| 敦化市| 报价| 措勤县| 东阳市| 永仁县| 阿拉善右旗| 太保市| 宁远县| 神木县| 正镶白旗| 黎平县| 深泽县| 含山县| 乌鲁木齐县| 江口县| 定西市| 石河子市| 辽宁省| 绥棱县| 徐州市| 富锦市| 大宁县| 都安| 西乡县| 长垣县| 梨树县| 沧源|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