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定律下,蘋果到了加油時間!
看到一篇文章,“高增長的蘋果很難再現”(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8491.htm)。
原文這樣說:“即便蘋果在今年推出一款廣受歡迎的新產品,其銷售增長率也很難再回到以前的水平,除非它有iPhone那樣的轟動性…蘋果的規模太大了…如果蘋果的iWatch在推出的第一年賣出1000萬臺,其每股收益也只能增長50美分,也就是僅僅一個百分點。”
蘋果的規模太大了。這話很好。根據大數定律,隨著一家公司逐漸壯大,其收入保持高速增長的幾率將不斷降低。這是因為一家不斷擴張的公司要想維持增長率不變,必須使自己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蘋果公司本身的規模夠大,它的用戶規模也夠大。在基數增大基礎上,要想一直保持曾經的高增長率,就像一輛車一直加速跑在高速公路上,不能剎車,有點不現實。
期望一個公司永遠保持高增長,透露著作者內心對蘋果的熱愛。但是,如果期望這種期望成為現實,則不能不說有點難。
蘋果的曾經的銷售額高增長率,得益于其“設計”之美。
有人說,蘋果的誕生,和喬布斯對禪的熱愛不無關系。蘋果之所以取名蘋果,是因為喬布斯在禪修中看到一個大蘋果,自己吃了一口,而別人也同樣能夠分享到蘋果的美味。
確實如此,蘋果的一系列產品抓住本質,體現了簡潔、空寂的禪宗美學,以“最直觀的外觀、最簡單的操控方式、最俘獲人心的功能設計,‘簡單’的征服”,讓無數人分享到了“蘋果的美味”,誕生了世界各地數億的用戶。
這一切,在帶給眾多果粉們享受的同時,也帶給蘋果自己巨大的市場增長和利潤。有幾個數據可以說明。
2008至2010年8月之間的11個季度里,蘋果收益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7.5%,而利潤的年平均增長率更是達到68.5%。
2011年5月美國券商Ticonderoga Securities分析師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蘋果1月份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50%,2月份較去年同期增長172%,3月份較2010年3月增長141%。
但蘋果2013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當季蘋果營收為545.1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7.7%;凈利潤為130.78億美元,同比增長0.1%。這是10年來蘋果利潤首次近乎零增長,意味著蘋果已經告別利潤飛增的時代。
大數定律開始起作用。
由于競爭的壓力和產業的成熟,蘋果不可能始終保持超高的利潤率。
營收增長速度下滑,并不意味著一個公司要停滯、完蛋了。正好相反,下滑的增長率和利潤,會提醒和刺激公司不斷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開拓新的業務,提升利潤率。相信公司自身比看官們更對這些數據敏感。
其實蘋果早已動手。我們現在得到的發布信息,不過是它已經運作了一陣子之后的小總結。
比如,蘋果在6月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包括Home Kit,Health Kit,Cloud Kit等一系列重量級的開發框架。其中HomeKit的發布對現在火熱的智能家居市場有重要的影響。
其次是可穿戴設備,本文開頭所提到的iWatch,正是此類產品。
智能家居和可穿戴式產品,這些可都是接下來的十年中的Big Thing。
就HomeKit來說,這一次,蘋果希望通過一個比較開放的模式來吸引這些單品硬件廠家與其對接。除了提供完善的協議,通用數據庫和龐大的iOS用戶群,還引入了第三方開發者,使其為廠家產品所用,給不同場景的應用提供軟件支持。
因此,今天的蘋果,在銷售額增長率下滑的情況下,依然引領著互聯網時代的應用走向,依然是市場翹首以待、望穿秋水等新品的對象。
因此,增長率下降,那又怎樣?這是規律。讓一輛大車進入加油站,調整,加油,這本身就是好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