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五大缺陷:控制欲過強 設計風格單一
導語:美國知名財經網站Minyanville撰稿人馬修·馬龍(Matthew Mallon)周二撰文稱,雖然蘋果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而且備受“果粉”愛戴,但它仍然存在五大缺陷。蘋果今后能否再續輝煌,取決于它是否能夠放棄部分控制權。
以下為文章全文:
當意大利大作家翁貝托·艾柯(Umberto Eco)在他1994年的著名散文中,將蘋果和微軟分別比喻成電腦操作系統的天主教堂和新教徒時,他的深刻見解不僅揭示了這兩家公司在MS-DOS時代的競爭本質,還洞悉了蘋果根深蒂固的天性。在這樣一個充滿了PC信奉者的世界里,當所有人都將其視為一個叛逆且有創意的候選品時,蘋果及其產品卻總是等級森嚴、與世隔絕,而且屈服于主教的神諭。
在《財富》雜志最新的調查中,該公司連續第6年當選美國CEO最尊敬的企業,而且憑借著iPad和iPhone等極具創意的產品不斷擴大著如邪教般虔誠的粉絲群體。但是隨著蘋果逐漸進化成一家業務遍及全球且崇尚內容收費的“后PC”企業,并獲得了高達3310億美元的驚人市值時,這些梵蒂岡風格的行為卻逐漸開始引發批評,并為今后的衰落埋下了種子。因此,盡管蘋果是一家廣受愛戴的科技公司,但它的一些劣行卻有可能縮短它的王者壽命:
1、設計單一
如果說,在蘋果從臺式機向筆記本,再向移動設備進化的過程中,有什么始終如一的特性,那就是它所設計的所有產品都遵循同樣的理念。在蘋果的所有項目中,設計都是畫龍點睛,而非錦上添花之筆。這也是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成為僅次于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蘋果第二知名人物的原因。
但是這其中卻有一個問題:所有這些受到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啟發的、簡潔、優雅、圓潤的產品卻開始對消費電子世界產生了令人窒息的影響。iPod或許是一款革命性的設備,在對“少即是多”的理念進行詮釋時,也或許的確是一款大師級的作品,但是別忘了:并非所有東西的外形和功能都需要做得像是只有一個按鍵的iPod。正如設計師羅伯特·布倫納(Robert Brunner)所說:“蘋果體系之外的好作品通常都會遭到批評,尤其是當他們希望挑戰極限時。這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保守主義。企業都擔心過于離經叛道,以免不被接受甚至被廢棄。”而當有人通過iPod的滾輪尋找某項功能卻一無所獲時,他們會告訴你:有時候,少就是少。
2、便利的在線內容——但要花錢
iTunes拯救了音樂行業,借助實用、安全且便利的音樂購買方式從Napster和海盜灣(Pirate Bay)手中搶回了音樂迷。絕望的出版界人士說,iPad也將拯救報紙和雜志,甚至是整個出版業。或許吧。蘋果的確沒有煽動這些幾乎毀掉文化產業的數字革命。但是這種拯救行為的代價是什么?
除非你具備超出多數用戶的技能,否則,你的iPod、iPhone或iPad只能通過蘋果及其在線內容商店訪問內容,這就為其賦予了巨大的權利,可以掌控出版商和唱片公司。蘋果對于iTunes或該公司旗下的其他門戶的內容出售流程有著很強的話語權,但是同樣可以附加很多條件。例如,它最近就要求所有出版商的雜志應用必須通過App Store出售;即使要通過自家網站出售,也必須要與App Store同價——還要付給蘋果30%的傭金。你不喜歡這樣?別無選擇。
一旦有一家更為開放的競爭對手得勢,這樣的行為就會導致蘋果及其零售業務迅速失去信徒,無論它的產品多么精巧、便利,主導地位多么強。
3、改變行為并灌輸觀念
蘋果并沒有創造數字內容革命,它只是借此盈利。但iTunes仍然徹底改變了我們收聽音樂的方式:將專輯分割開來(還記得專輯嗎?),使之幾乎退出歷史舞臺,并將唱片封面變成了郵票大小的縮略圖顯示在Nano的屏幕上。不僅如此,蘋果還搶了那些品味高尚的自大狂的生計,這些人現在甚至連租一個實體店柜臺的機會都沒有,更沒法在背后絕望地看著你放下專業的CD,然后匆匆離去了。
喬布斯堅決不允許蘋果的數字商店出售任何色情內容,這一點值得贊揚,但也同樣令人憂心。正如捷克導演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所說:“色情作品是極權主義國家的第一追求。”過去幾年來,無數的蘋果應用開發者發現,將iPhone應用推向市場的流程令人捉摸不透,這完全由蘋果的一閃念所決定。
4、蘋果稅
每一部iPod、iPhone和類似的蘋果產品如今都采用了專有的認證芯片,這就意味著所有的第三方線纜和其他外設廠商都必須要直接與蘋果打交道,才能確保產品的兼容性。蘋果是在2007年悄無聲息地發布這一規定的,第三方廠商會因此遭受很大的損失——但時間并不長,因為他們最終還是會將成本轉嫁到你的身上。在迷你音響或耳機上附帶的“Made for iPod”的標簽或許可以令第三方廠商更加光鮮,但卻要因此向蘋果繳納標價10%的授權費。這不僅會影響成本,還會影響質量:“如果不是因為要向蘋果付費,我們原本能夠以同樣的價格生產出更好的音箱。”一家電子企業2008年對《大眾機械》(PopularMechanics)雜志說。
5、控制、控制、控制
在所有的缺點中,蘋果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對控制欲的貪求:他們的封閉政策使得所有人都被禁錮在只有蘋果的技術環境中,這是蘋果文化和歷史的固有特性,同樣也是蘋果驚人成功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么進入到蘋果的王國后,就不再去別的地方了?因為每年都會有最新、最偉大的奇跡展現,它的侍僧的地位每年也都在上升。
但是這種趨勢能否持續呢?Android已然獲得了快速發展——這是一款相對開放的操作系統,并且向用戶承諾會更為靈活——這就將挑戰蘋果當前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盡管筆記本曾經是蘋果最核心的產品,但外界對最新一代蘋果筆記本的反應卻非常平淡。2011年的MacBook Pro配備了高速Thunderbolt接口(該接口將與蘋果授權的產品連接,雖然尚未推出,但這類蘋果外設肯定價格不菲),但是卻沒有USB 3.0接口,后者是全新的標準高速接口。此舉也凸顯出蘋果的一大瑕疵:它想命令你按照它的旨意行事,即使它自己也沒有搞清楚旨意是什么。
蘋果憑借令人羨慕的凝聚力和創新力問鼎了科技世界的王冠,并獲得了巨大的優勢,控制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和文化。盡管它仍然有望繼續成功下去,但卻要取決于它是否能夠放棄部分控制權。隨著教皇喬布斯即將退位,觀察家們正在靜待繼任者,我們也期待在不遠的將來能夠看到一些改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