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DSP并行處理在剖面聲納系統中的應用

        DSP并行處理在剖面聲納系統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08-11-27 來源:網絡 收藏

          2 基于IP互連的處理結構

          2.1 流水線處理板結構

          多波束剖面系統采用35k~65kHz寬帶線形調頻信號進行探測,系統的采樣頻率為500kHz,接收9路的基陣信號,并且要求系統具有較高的探測能力,所以采集時間定為15ms以上,探測有效距離大于11米。進行海底的剖面探測時,需要對接收的多波束接收信號進行帶內補償、波束形成、頻域相關算法、旁瓣抑制以及FIR濾波等處理,系統要求能夠在10幀/秒以上實時顯示剖面結果并且存盤。

          為了滿足多波束剖面的高速、大容量數據的實時信號處理需求,在信號處理系統部分采用了以二片 TMS320DM642組成的流水線結構,如圖2所示。

          DSP并行處理在剖面聲納系統中的應用

          TMS320DM642是TI公司2004年推出的多媒體處理器,具有最高720MHz的主頻,單片峰值處理能力為5 760MIPS,而且該芯片具有10M/100M以太網接口,可以方便地實現處理板間的網絡數據互連,從而可以實現系統的并行數據處理。

          圖2中,左端DSP為從DSP,通過其自身網口與接收換能器內的數據轉換網絡連接,根據顯示速度要求,接收轉換后的信號數據,并存儲到其外圍的SDRAM中。當接收到一幀信號數據時轉入并行處理程序,左右兩片DSP采用流水線并行處理方式。

          并行處理時左端DSP負責接收數據,右端主DSP通過HPI接口讀取左端DSP的內部數據及外部SDRAM的數據,同時左右兩端的DSP通過雙端口FIFO進行數據交換、郵箱信息傳遞等。為了保證信號處理時左右兩端DSP的負載平衡,系統將剖面系統需要處理的任務進行劃分:多波束剖面聲納信號處理需要將9路波束數據(每路7 500點16bit)進行FFT、頻域波束形成、頻域相關算法、IFFT、時域FIR濾波、時域加權壓制旁瓣等算法處理。如果TI DSP所采用的指令,其“取指”、“分析”、“執行”三大操作步驟采用流水線工作流程,則可以利用多個任務在時間上相互錯開,輪流重疊地使用同一套設備上的不同運算單元,來加快系統的計算速度,流水線的并行執行大大降低了整個系統任務的執行時間。為了保證兩個DSP的負載平衡,使系統工作時流水線并行處理板能夠真正地以流水線的形式并行處理剖面的數據,將每塊并行處理板內任務進行了劃分。系統單個DSP負載的劃分如圖3所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西峡县| 凤冈县| 达尔| 株洲市| 湘西| 惠安县| 慈利县| 南雄市| 淮阳县| 抚州市| 呼玛县| 依兰县| 深泽县| 儋州市| 兴城市| 汶川县| 东宁县| 叶城县| 三明市| 晴隆县| 景德镇市| 镇赉县| 桂阳县| 泾川县| 清原| 忻州市| 玉环县| 万年县| 许昌县| 西峡县| 平阴县| 长垣县| 赣榆县| 四平市| 德令哈市| 绵阳市| 鄂州市| 东辽县| 玛纳斯县|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