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BUS現場總線在汽車行業的優勢
現場一共有十個滾床輸送段,做成2層網絡,第2層網絡有10個分支。設計者在主控柜中的第一個從站的耦合器(BK)之后就擴展了10個分支模塊(RB),每個RB后面再通過INTERBUS總線連接“BK”或馬達啟動器,上例中每個滾床配置一臺馬達啟動器用來驅動滾床電機,所有驅動控制信號通過INTERBUS總線傳輸,MD上帶有數字量輸入接口,現場的傳感器通過MD傳到PLC。用來驅動各自工藝段的電機和收集輸入信號。網絡結構非常清楚,每段分支,每個設備都可以單獨的關斷單獨調試。這樣的結構,對設備的調試和管理而言,無疑是最方便的。
總線采用的差分傳輸技術,對干擾信號具有很強的免疫力,再加上Interbus總線使用“面向對象”的數據傳輸形式,采用串行移位的方式,進行CRC冗余校驗,以集總幀的傳輸形式大大降低傳輸出錯的可能性,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傳輸的效率,使信號的傳輸非常的可靠和穩定。與其他協議相比,Interbus協議尤其適用于存在著強電磁干擾的環境,而汽車工業的焊裝車間正是一個這樣的現場。當然,其他的工藝段也同樣要求信號傳輸的可靠,同樣需要穩定的總線協議。
在汽車工業中,控制點相對較多,自動化程度高,現場環境比較惡劣,線路也較復雜,和其他行業的生產控制相比,故障率相對偏高。這樣,對于維護人員和設備的診斷功能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準確的故障定位和詳實故障信息是Interbus總線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它獨特的環形傳輸協議與強大的自診斷功能決定了這一特點。這是其他樹形總線所不能做到的,不需要任何處理,控制卡自帶的LCD顯示屏就可以直接顯示出故障的類型、位置、和代碼,根據故障代碼可以在診斷手冊上查到故障產生的原因和處理的方法。這樣對網絡上的斷路、短路、過壓、電磁干擾等等都可以準確的定位診斷,再配以IBS Diag+這款通用型的總線診斷軟件,可以對網絡中的任何設備進行診斷,包括總線的數據傳輸質量都可以量化出來。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Interbus與Profibus兩大國際組織一起研發的Profinet可能是未來工業現場網絡的趨勢,Interbus協議對于Profinet也是全透明的,Interbus升級到Profinet系統,除增加一個硬件網關外,不需要作任何的改動。所以,從系統的兼容性和技術升級方面來講,Interbus沒有任何的技術門檻。
4.結束語
從Interbus總線協議誕生至今,網絡應用節點數量已經超過800萬個,尤其在汽車行業,是很多行業巨頭選擇的現場總線標準,如大眾、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保時捷等等。同時在國內的一汽、二汽、上汽、長安等幾個集團中也有相當多的工廠采用Interbus現場總線進行生產控制,Interbus在國內有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可見Interbus在汽車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Interbus現場總線服務于汽車行業,同時也見證了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成長,可以說,Interbus是汽車工業的忠實伙伴。
參考文獻:
1. JB/T1038.8-2005《工業控制系統用現場總線類型8:INTERBUS規范》
2. Alexander Busing,Holger Meyer《INTERBUS Standard Practic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