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遠傳水表系統設計探討
(2)區域內通訊可采用RS-485、M-BUS、RS-232、光電式及無線式等方式。智能遠傳水表與信號采集器之間的通訊距離不小于100米。信號采集器與主采集器之間采用的RS-485、M-BUS及無線式時的通訊距離不小于1200米。RS-232通訊式距離不小于5米。光電式通訊距離不小于2米。通訊應安全可靠、數據準確及時,抄表成功率應≥99%。基于RS-485總線的遠傳抄表網絡設備是較成熟、實用的網絡系統設備,具有安全性好、可靠、性價比高等特點,目前被廣泛使用。
(3)通訊協議應符合抄表系統設定的各項技術參數和要求,能正常通訊,數據準確。
3.5 線路要求:
(1)信號線、通訊線、電源線應根據系統要求進行選型,并留有備用線。
(2)線路需獨立穿線管線槽保護,不得與強電線路同穿一條線管線槽,并與強電線路有50厘米以上安裝間距。
3.6 電源要求:
(1)信號采集器和主采集器的AC220V電源應獨立設置,統一供電,不得與其他無關設備共用,防止無規則停電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另外,每個信號采集器和主采集器AC220V電源處應設接地線和漏電開關。
(2)應保證外部電源發生故障時,故障前的內存數據不應丟失,并至少一年內可讀取。另外,電源中斷不應影響系統的各項性能和參數。
(3)使用電池時,應標明電池的規格型號和更換日期以便日后更換工作。
3.7 防雷要求:
(1)系統應具有內部防雷裝置,特別是信號采集器和主采集器應有較好的防雷能力,信號采集器和主采集器的接地線電阻在采用共同接地裝置時應不大于1Ω,在采用專用接地裝置時應不大于4Ω。
(2)在信號采集器和主采集器等設備電源進線處外加電源避雷器,在信號進線處外加信號避雷器。為進一步做好防雷措施保護設備,應提供外加防雷器時的各項技術參數,防止外加防雷器后改變設備的性能,使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和抄表。
4.系統試驗方法
1)系統正式應用前需進行試驗,可成套系統試驗,也可局部單獨試驗。
2)傳感器機電轉換誤差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要求,即電子計數信號轉換形式的累積流量電子數值與機械計數累積流量數值之間產生誤差應≤±1m3。
3)傳感器機電轉換可靠性試驗。實時式智能遠傳表試驗應選擇在較惡劣環境情況下進行,檢查環境對傳感器的影響。直讀式智能遠傳表試驗至少選擇在各字輪進位最不利的情況下進行,如經過從9跳至0的階段,跳變過程要求不小于3個字。讀取試驗前后機械讀數和電子讀數,將數據進行比較,判斷其相同性和關聯性,要求讀數一致,不出現錯碼、亂碼及盲點等。
4)信號采集器、主采集器及手抄器試驗。檢驗裝置的功能、性能和參數是否符合要求。遠傳通訊試驗可同步進行,終端計算機通訊方式可采用GPRS、CDMA、GSM及電話線等方式。通訊應安全可靠、數據準確及時。
5)抄表周期為每天一次。記錄故障現象,并做好分析。每月進行一次技術總結。
6)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小結。一年后進行一次全面分析和總結,檢驗系統傳感器的計量準確性和可靠性,檢驗系統裝置的各項功能、性能和參數是否符合要求,系統的穩定性是否符合要求。對系統進行判斷是否可選用。
5.系統供貨商的選擇及其服務要求:
1)供貨商宜優先選擇技術領先、質量穩定、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
2)供貨期不應超過15天。
3)系統安裝時,供貨商技術人員應到施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安裝調試及系統驗收。免費培訓安裝單位2—3名技術人員、安裝人員和軟件操作人員。
4)系統設備應免費保修若干年,終生技術支持。系統設備因質量原因所致損壞,2年內免費更換。系統出故障需維修時,供貨商應及時提供技術服務和維修備件。
5)系統硬件或軟件更新時,應及時進行免費更新換代。(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