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yè)界動態(tài) > 光伏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光伏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作者: 時間:2014-04-17 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收藏

          市場在歷經供過于求的洗禮之后,2013年至今的價格已經有逐漸落底的態(tài)勢,除了市場的需求持續(xù)增加可以支撐價格外,各供應鏈段的成本也都已經接近短期的瓶頸。除了供需的影響外,隨之而起的貿易戰(zhàn)爭也讓市場價格出現波動,EnergyTrend持續(xù)評估貿易關稅可能造成的影響,近期特別針對產業(yè)的成本、價格、以及毛利潤等情況出具供應鏈成本報告,幫助業(yè)者更加了解產業(yè)鏈成本及價格訊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36671.htm

          中日韓多晶硅產能持續(xù)開出供需仍是價格最大變量

          受到歐洲與美國分別針對中國產品提出反傾銷、反補貼的影響,中國也針對多晶硅的進口施行懲罰性稅率,但由于可以透過加工貿易的方式規(guī)避稅率,實際上關稅對于價格的影響并不顯著,供需仍舊是市場價格變化的主因。

          在供給方面,2014年預計還有許多廠商繼續(xù)投入多晶硅的生產,除了日、韓廠商產能的增加外,中國幾間主要廠商不僅同時擴增產能,更利用成本優(yōu)勢搶占市場。一旦市場的需求有所下滑,價格波動可能更加劇烈。

        光伏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硅片仍以高效為主集中化仍是關鍵

          受到多晶硅全面性的漲價,硅片成本的差異主要會在大小廠的合約價、次級料的運用、以及匯率影響等,因此主流價格仍在US$20~25/kg。硅片的集中化明顯高于其他供應鏈段,而許多垂直大廠在避免來源過于集中的情況下,也將硅片產能提高,以滿足自身需求、降低外購比例。硅片80%的產出來自于中國與臺灣,以專業(yè)的廠商做比較,目前中國的制造成本仍有優(yōu)勢,在第一季硅片價格調升的情況下,毛利潤可達5~10%;而產能相對較小的廠商,受限于經濟規(guī)模,毛利潤多在2~5%之間。但第二季隨著價格下修,又會再度壓縮小廠空間,維持大廠獲利的情況。

          雖然硅片的產業(yè)集中化早已展開,但產業(yè)波動減緩了集中的速度。隨著市場持續(xù)成長及廠商更有信心發(fā)展之下,預計未來硅片多數還是會由專業(yè)廠商生產制造,垂直整合廠商的硅片產能僅會維持少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價格基準會由領導廠商所制定,并將加速下游集中化現象,讓市場往大者恒大的方向前進。

        光伏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電池片再陷貿易戰(zhàn)爭成本、價格同時推高

          上回中美反傾銷、反補貼判決最終只針對中國電池片實行關稅,讓具備全球第二大電池片產能的臺灣廠商看到了機會。臺灣電池片本身就有直接銷售美國,后續(xù)也接下許多中國廠商銷往美國的訂單,中、臺的電池片價格持續(xù)互相影響,然而SolarWorld提起的新訴訟卻攪亂了中國與臺灣的合作關系。

          受到雙反因素干擾,第一季電池片成本都維持在較高的水準。EnergyTrend觀察,臺廠毛利潤約在2~5%;但第二季受惠于漿料、硅片價格調整,應可再提升獲利空間。而中國電池片雖原本成本就較低,但多為垂直整合廠,因此獲利會集中在組件端。長期來看,電池片的獲利空間會受到上游材料以及下游組件出海口的影響,自身的訂價偏向被動。臺廠面臨雙反的危機,也正是思考轉機的關鍵時刻;而從其他垂直整合廠商或是下游開發(fā)商的角度來看,則是需要供應鏈中可以做為代工的伙伴,因此電池片廠商的定位,在貿易爭端下會越趨明顯。

          終端組件穩(wěn)定獲利運營模式決定贏家

          自2013年起,主要的組件廠商開始扭虧。除了成本持續(xù)降低外,多個市場因為需求旺盛也讓價格穩(wěn)定保持,中國垂直廠商如果將中間獲利都累積到組件端,毛利潤可達15~20%。目前250W的銷售價格范圍從US$0.54~0.68/W都有,各市場價格差異大。

          組件廠商在2013年已陸續(xù)轉型,除了原本已有許多歐、美廠商減少生產制造以整合資源進行系統開發(fā)外,不少中國制造大廠也在2013年從原本單純組件供應商的角色轉為系統開發(fā)商。不僅開發(fā)大型電廠專案,也由于中國政策積極發(fā)展分布式系統,許多廠商轉而經營中國國內中小型系統市場。因此在組件價格已經逐漸穩(wěn)定的情況下,組件商區(qū)域市場開發(fā)及商業(yè)模式的選擇、甚至是品牌運營的策略,都成了影響各廠商毛利潤的關鍵因素。

        光伏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戰(zhàn)爭沖擊 成本價格產業(yè)布局全面重整



        關鍵詞: 太陽能 光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县级市| 贵德县| 亳州市| 大田县| 正宁县| 伊川县| 岳西县| 电白县| 咸丰县| 灵川县| 来凤县| 呼伦贝尔市| 乌拉特后旗| 静海县| 静乐县| 岑巩县| 巫山县| 高安市| 嘉义县| 通海县| 文安县| 永善县| 抚顺市| 贞丰县| 南郑县| 民县| 南宫市| 湘潭县| 德保县| 贵南县| 肃南| 七台河市| 成武县| 通山县| 武冈市| 分宜县| 泰州市| 曲周县| 甘孜县|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