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容量衰減原因分析
Blyr認為離子交換反應從活性物質粒子表面向其核心推進,形成的新相包埋了原來的活性物質,粒子表面形成了離子和電子導電性較低的鈍化膜,因此貯存之后的尖晶石比貯存前具有更大的極化。Zhang通過對電極材料循環前后的交流阻抗譜的比較分析發現,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表面鈍化層的電阻增加,界面電容減小。反映出鈍化層的厚度是隨循環次數而增加的。錳的溶解及電解液的分解導致了鈍化膜的形成,高溫條件更有利于這些反應的進行。這將造成活性物質粒子間接觸電阻及Li+遷移電阻的增大,從而使電池的極化增大,充放電不完全,容量減小。&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