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變電站電壓無功的控制研究

        變電站電壓無功的控制研究

        作者: 時間:2012-06-10 來源:網絡 收藏

          1 引言

          電力系統中,電壓時衡量電能質量的一項重要 指標,電壓波動過大,不僅影響電氣設備的利用效 率和使用壽命,而且會危及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甚至會引起電壓崩潰,并造成大面積的停電事故。 同時,無功功率也是影響電壓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實現無功的分層、分區就地平衡,是降低網損的重 要手段,因此各級承擔著調節的重 要任務。

          在中,控制(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ntrol,VQC)主要采取的是利用有載變壓 器和并聯補償電容器組進行局部的電壓及無功補 償的自動調節,以保證負荷側母線電壓在規定的范 圍內及進線功率因素盡可能接近 1。 VQC 保證了電壓合格、無功基本平衡,同時也減少了變壓器和電 容器的調節次數。頻繁操作有載調壓變壓器分接頭 開關和投切并聯補償電容器會引起變壓器和開關 設備故障,因此各對其每天的調節次數均有 嚴格的限制。采取合理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手段,能 夠降低電容器組的平均運行溫度、減少投切開關的 動作次數及變壓器分接開關的調節次數,可延長開 關、電容器、變壓器的使用壽命。

          變電站的調節性能與VQC的控制策 略是密切相關的。 VQC裝置的研究是從上世紀70年 代開始的,如今內外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較成熟的控 制策略[1~3]。近年來,隨著電力系統信號采集和處 理技術、高速通信技術和衛星同步授時技術的迅速 發展[4],為區域電網電壓與無功的多級分層與分 區協調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撐[5]。

          本文首先論述了變電站無功綜合控制的幾種控制方式,隨后對各種變電站電壓無功控制策略做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最后對現在變電站常用的 “九區圖”法的改進策略作了詳細說明和分析。

          2 變電站電壓無功綜合控制的主要方式

          當系統無功電源不足時,不宜采用調整變壓器變比的方法來提高電壓,而必須增設無功補償裝置。 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有載調壓變壓器和補償并聯電容器組,通過自動調節有載變壓器的分接頭位置和投切并聯電容器來實現調節電壓合格和無功平衡的目的。其控制方式分三種[6]:

          2.1 集中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是指在調度中心對各個配電中心的調壓 設備和無功補償設備進行統一控制。這種控制方式 從理論上講是保持系統電壓正常和實現無功平衡 以及提高系統運行可靠性和經濟性的最佳方案。但 它要求調度中心必須具有因地制宜的電壓和無功 優化實時控制軟件,而且它需要對各配電中心具有

          2011-2012 學期電力自動化系統課程論文

          遙測、遙信和遙控的功能, 對通道的可靠性要求高。 另外,最好各配電中心具備智能執行單元。但在我 國目前各變電站的基礎自動話層次不一的情況下, 實現全系統的集中優化控制難度還比較大。

          2.2 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是我國當前進行電壓無功綜合控制 的組要方式。它是在各個變電站或發電廠中,自動 調節有載調壓變壓器的分接頭位置和其它電壓調 節器,控制無功功率補償設備的工作狀態,使得當 前負荷變化時,該地區的電壓和無功功率保持在規 定的范圍內。分散控制對提高受控站供電范圍內的 電壓質量和降低局部網絡變壓器的電能損耗,減輕 值班員的操作很有價值,但它只能實現局部優化, 無法實現全局優化。

          2.3 關聯分散控制方式

          關聯分散控制是指在正常運行情況下,由安裝 在各站的關聯分散控制裝置根據設計好的控制規 律對電壓進行控制,調控范圍和整定值是從整個系 統的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出發,可先由電壓無功 優化程序計算好,做出責任分散、控制分散、危險 分散;而在緊急情況下或系統運行方式發生大的變 動時,則可由調度中心直接控制或由調度中心修改 下屬變電站所維持的母線電壓和無功功率的整定 值,以滿足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新要求, 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全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該控 制方式要求執行關聯分散控制任務的裝置一方面 要有較高的智能水平,能夠進行邏輯分析、判斷、 自動修改調整控制規律;另一方面要有強大的通訊 能力和手段,既能方便地向上級調度中心遞交正常 運行報告,又能接受調度中心的各種控制命令。但 是這種方式需要采用專門的關聯分散控制裝置,這 就會帶來投資成本的增加。

          3 電壓無功控制的調節判據

          變電站的電壓無功控制其實是一個多目標(電 壓合格、無功平衡)及多約束(無功功率上下限、 電壓上下限、并聯電容器投切次數和調壓變壓器分 接頭動作次數)的最優控制問題。但是,對于這個 多輸入多輸出的閉環控制系統(MIMO),實際上很 難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目前所采用的實用有效的 控制策略是根據工程實用算法得到的。按控制策略 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3.1 單一控制策略

          3.1.1 按功率因素控制

          功率因素數值實時變化是在一定范圍內的,以 功率因素作為判據是,即當功率因素低于所設定的 變化范圍下限時,電容器組投入,當功率因數高于 所設定的變化范圍區間的上限時,電容器組切除。 但是這種控制方式沒有考慮投切并聯電容器后無 功功率的變化對母線電壓的影響,而且假如負荷較 小,投切電容器組產生的無功功率的變化會使功率 因數發生較大的變化,因此,投切電容器組的動作 過于頻繁, 極易引起投切振蕩。 為了克服這些缺陷, 出現了改進的自動投切裝置,這種裝置根據負載區 的不同自動整定各負載區不同的功率因數,并采用 自動選取法進行自動投切,此外,臨界因數法也是 一種解決臨界振蕩問題經常采用的方法,這種方法 限定了輕負荷時的臨界震蕩區,有效地解決了電容 器投切的振蕩問題。

          3.1.2 按電壓控制

          電壓控制是通過實施監控母線電壓的變化看、來進 行電容器組的投入或切除操作。當母線電壓低于所 設定的限定值時,投入相應數量的補償電容器組, 當母線電壓高于所設定的變化范圍限定值時,自動 切除相應數量的補償電容器組。但是這種判據忽略 了無功功率因數平衡這個要求,雖然對母線電壓的 調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無功功率補償問題 上,作用并不明顯。

          3.2 綜合控制策略

          3.2.1 按電壓和晝夜時間負荷控制

          此方法是通過研究采集到的變電站的日負荷 曲線變化特點,然后通過給曲線分段來確定負荷時 段分布的。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在不同負荷階段及 時監控變電站電壓和無功功率,調節變壓器的分接 頭和并聯電容器組。由于需要對負荷進行分段,此 方法的適應性較差,只適和變電站的負荷比較穩定 的情況,而且隨著季節和負荷的不斷變化,負荷時 段的劃分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3.2.2 按電壓綜合控制有載分接開關和電容器組

          其電壓控制邊界如圖 A1 所示,當母線電壓 U≤ Ut下限時, 降有載分接開關升壓;當 U≤Uc 下限 時,投入電容器組;當 U≥ Ut上限時,升有載分接 開關降壓;當 U≥Uc 上限時,切除電容器組。這種 方案比僅調節電容的方案好一些,但仍沒有考慮無 功的補償效果,且調節過程也不合理,比如電壓高是升有載分接開關還是切電容,要首先判別電壓高 是由無功過剩引起的還是由于有載分接開關位置 過低引起的,不能簡單的規定調有載分接開關或是 投切電容器組。

          3.2.3 按電壓和功率因數復合控制

          按電壓、功率因數復合控制構成的判據有兩種 判別方式,一是以電壓以主,功率因數為輔,即只 要電壓合格, 則不考慮功率因數, 當電壓不合格時, 根據電壓和功率因數的性質決定電容器組的自動 投切;另一種是以電壓和功率因數作為兩個并行的 判據,即使電壓在合格范圍內,如果功率因數滿足 投切的條件,則對電容器組發出投切指令。第一種 判別方式,盡管考慮了無功補償效果,但由于在某 些運行狀態下,缺無功補不上去,超無功切不下, 致使無功補償效果仍然較差;第二種判別方式, 在某 些運行狀態存在對并聯補償電容頻繁誤投切現象。

          3.2.4 電壓和無功綜合控制

          利用電壓和無功構成綜合判據,按照電壓上、 下限和無功上、下限將運行區域劃分為九個區,形 成了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九區圖”控制理論。在變 電站實際運行中, 根據采集的電壓、 無功數據信息, 來判斷當前運行在哪個區域,然后分別按照九區圖 的每個區的控制調節策略,制定變壓器分接頭擋位 和補償電容器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察哈| 荥经县| 齐齐哈尔市| 五莲县| 治多县| 河北区| 明星| 莎车县| 旬邑县| 宁明县| 灵台县| 凤庆县| 沂水县| 大城县| 五台县| 凤冈县| 上虞市| 天水市| 惠东县| 西盟| 临安市| 砚山县| 灌南县| 临澧县| 博客| 长兴县| 荆门市| 开阳县| 桐梓县| 汽车| 苏州市| 义乌市| 济阳县| 泗水县| 合肥市| 秦皇岛市| 鄂伦春自治旗| 郁南县| 沈丘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