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ZigBee的無線網絡技術及其應用

        基于ZigBee的無線網絡技術及其應用

        ——
        作者:顧瑞紅,張宏科 北京交通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時間:2007-02-06 來源:電子技術應用 收藏
          摘 要: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絡技術,本文詳細分析了技術,標準及相關應用,討論了它們的關系和相對其它技術的特點,并對其在家庭無線通信網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本文還針對無線網絡與NGN()的結合做了分析。 
          關鍵詞:    

          長期以來,低價、低傳輸率、短距離、低功率的無線通訊市場一直存在著。自從Bluetooth出現以后,曾讓工業控制、家用自動控制、玩具制造商等業者雀躍不已,但是Bluetooth的售價一直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這些廠商的使用意愿。如今,這些業者都參加了小組,負責制定ZigBee的物理層和媒體介入控制層。IEEE802.15.4規范是一種經濟、高效、低數據速率(<250 kbps)、工作在2.4 GHz和868/928 MHz的無線技術,用于個人區域網和對等網狀網絡。它是ZigBee應用層和網絡層協議的基礎。 ZigBee是一種新興的近距離、低復雜度、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低成本的無線網絡技術,它是一種介于無線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的技術提案。主要用于近距離無線連接。它依據802.15.4標準,在數千個微小的傳感器之間相互協調實現通信。這些傳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過無線電波將數據從一個傳感器傳到另一個傳感器,所以它們的通信效率非常高。 
          一般而言,隨著通信距離的增大,設備的復雜度、功耗以及系統成本都在增加。相對于現有的各種無線通信技術,ZigBee技術將是最低功耗和成本的技術。同時由于ZigBee技術的低數據速率和通信范圍較小的特點,也決定了ZigBee技術適合于承載數據流量較小的業務。所以ZigBee聯盟預測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工業控制、消費性電子設備、汽車自動化、農業自動化和醫用設備控制等。 
        1 IEEE 802.15.4和ZigBee介紹 
          IEEE無線個人區域網(PAN)工作組的IEEE 802.15.4技術標準是ZigBee技術的基礎。802.15.4標準旨在為低能耗的簡單設備提供有效覆蓋范圍在10米左右的低速連接,可廣泛用于交互玩具、庫存跟蹤監測等消費與商業應用領域。傳感器網絡是其主要市場對象。 
        1.1 802.15.4協議架構及其技術特點 
          IEEE802.15.4滿足國際標準組織(ISO)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式。它定義了單一的MAC層和多樣的物理層(如圖1所示) 。  
        ZigBee Profiles
        網絡應用層
        數據鏈路層
        IEEE802.15.4 LLC             802.2LLC
        IEEE802.15.4 MAC
        868/915 PHY              2400 PHY
        圖1 IEEE802.15.4協議架構
         IEEE802.15.4的MAC層能支持多種LLC標準,通過SSCS(Service-Specific Convergence Sublayer,業務相關的會聚子層)協議承載IEEE802.2類型一的LLC標準,同時允許其他LLC標準直接使用IEEE802.15.4 的MAC層服務。表1列出了IEEE802.15.4的LLC層和MAC層主要功能。 
        表1 IEEE802.15.4的LLC層和MAC層主要功能
         LLC子層的主要功能:  IEEE802.15.4的MAC協議主要功能:
         傳輸可靠性保障和控制  設備間無線鏈路的建立、維護和結束
         數據包的分段與重組  確認模式的幀傳送與接收
         數據包的順序傳輸  信道接入控制
           幀校驗
           預留時隙管理
           廣播信息管理
         IEEE802.15.4定義了兩個物理層標準,分別是2.4GHz物理層和868/915MHz物理層。它們都基于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直接序列擴頻),使用相同的物理層數據包格式,區別在于工作頻率、調制技術、擴頻碼片長度和傳輸速率。2.4GHz波段為全球統一的無需申請的ISM頻段,有助于ZigBee設備的推廣和生產成本的降低。2.4GHz的物理層通過采用高階調制技術能夠提供250kbps的傳輸速率,有助于獲得更高的吞吐量、更小的通信時延和更短的工作周期,從而更加省電。868MHz是歐洲的ISM頻段,915MHz是美國的ISM頻段,這兩個頻段的引入避免了2.4GHz附近各種無線通信設備的相互干擾。868MHz的傳輸速率為20kb/s,916MHz是40kb/s。這兩個頻段上無線信號傳播損耗較小,因此可以降低對接收機靈敏度的要求,獲得較遠的有效通信距離,從而可以用較少的設備覆蓋給定的區域。表2中概括了802.15.4的一些特點。 {{分頁}}
        表2 IEEE802.15.4標準的主要技術特征
         復雜程度  比現有標準低  通信時延  ≥15ms
         目的  只支持數據通信  功耗  約45μs
         頻段,數據率  868MHz:20kbps 1  MAC的控制方式  
         及信數  925MHz:40kbps 10
         2.4GHz:250kbps 16
         星型網絡,對等網絡  
         每個網絡
         支持節數
         65536  尋址方式  64bit IEEE地址,
         8bit網絡地址
         連接層結構  開放式  溫度  -40℃~85℃
         傳輸范圍  室內:10m速率
         250kbps;+0dBmTX
         室外:30m~75m速率
              40kbps;
              300m速率,20kbps
         應用  傳感器,玩具,
         控制領域…
        1.2 ZigBee技術概述 
          ZigBee是一組基于IEEE批準通過的802.15.4無線標準研制開發的,有關組網、安全和應用軟件方面的技術標準。它不僅只是802.15.4的名字。IEEE僅處理低級MAC層和物理層協議,ZigBee聯盟對其網絡層協議和API進行了標準化。完全協議用于一次可直接連接到一個設備的基本節點的4K字節或者作為Hub或路由器的協調器的32K字節。每個協調器可連接多達255個節點,而幾個協調器則可形成一個網絡,對路由傳輸的數目則沒有限制。ZigBee聯盟還開發了安全層,以保證這種便攜設備不會意外泄漏其標識,而且這種利用網絡的遠距離傳輸不會被其它節點獲得。 
          完整的Zigbee協議套件由高層應用規范、應用會聚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組成。網絡層以上協議由ZigBee聯盟制定,IEEE802.15.4負責物理層和鏈路層標準。 
          應用會聚層將主要負責把不同的應用映射到ZigBee網絡上,具體而言包括: 
          (1) 安全與鑒權; 
          (2) 多個業務數據流的會聚; 
          (3) 設備發現; 
          (4) 業務發現。 
          網絡層將主要考慮采用基于ad hoc技術的網絡協議,應包含以下功能: 
          (1) 通用的網絡層功能:拓撲結構的搭建和維護,命名和關聯業務,包含了尋址、路由和安全; 
          (2) 同IEEE802.15.4標準一樣,非常省電; 
          (3) 有自組織、自維護功能,以最大程度減少消費者的開支和維護成本。 
          相對于常見的無線通信標準,Zigbee協議套件緊湊而簡單,其具體實現的要求很低,以下是Zigbee協議套件的需求估計: 
          (1) 8位處理器,如80c51; 
          (2) 協議套件軟件需要32kbytes的ROM; 
          (3) 最小協議套件軟件大約4kbytes的ROM; 
          (4) 網絡主節點需要更多的RAM,以容納網絡內所有節點的設備信息、數據包轉發表、設備關聯表、與安全有關的密鑰存儲等。 
        1.3 整個協議構架 
          在標準制定的分工上,由ZigBee Alliance與IEEE 802.15.4的任務小組共同制定,其中實體層、MAC層、資料鏈結層,以及傳輸過程中的資料加密機制等發展由IEEE所主導,并共同針對ZigBee Protocol Stack的發展進行研討,而未來還能依系統客戶的需求,為不同應用修正其所需之應用界面。ZigBee從802.15.4標準開始著手,目前正在定義允許不同廠商制造的設備相互對話的應用綱要。 
        1.4  Over 802.15.4 
          ZigBee聯盟希望建立一種可連接每個電子設備的無線網。它預言ZigBee將很快成為全球高端的無線技術,到2007年將達到30億節點。具有幾十億個節點的網絡將很快耗盡已壓縮的IPv4的地址空間,但是ZigBee的路由選擇不依賴于IPv6。IPv6采用128位地址長度,幾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實際可為整個地球的每平方米面積分配1000多個地址。IPv6在設計過程中,除了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地址短缺問題以外,還考慮了在IPv4中解決不好的其他問題,如端到端IP連接、服務質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動性、即插即用等。因此,將IPV6和802.15.4的結合將是以后研究發展的方向,目前IETF也在積極的制定V6over15.4的Draft,其標準也不久將出臺。 {{分頁}}

        2 ZigBee技術的優勢及應用 

        2.1 ZigBee技術的主要優勢及其與藍牙和Wi-Fi的比較 
          IEEE 802.15.4和ZigBee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構建包括恒溫裝置,安全裝置和煤氣讀數表等設備的無線網絡。這是由其主要技術優勢決定的: 
          (1) 數據傳輸速率低:只有10k字節/秒到250k字節/秒,專注于低傳輸應用。 
          (2) 功耗低:在低耗電待機模式下,兩節普通5號干電池可使用六個月到兩年,免去了充電或者頻繁更換電池的麻煩。這也是ZigBee的支持者所一直引以為豪的獨特優勢。 
          (3) 成本低:ZigBee數據傳輸速率低,協議簡單,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且免收專利費。 
          (4) 網絡容量大:每個ZigBee網絡最多可支持255個設備。 
          (5) 時延短:通常時延都在15毫秒至30毫秒之間。 
          (6) 安全:ZigBee提供了數據完整性檢查和鑒權功能,采用AES-128加密算法。 
          (7) 有效范圍小:有效覆蓋范圍10~75米之間,具體依據實際發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種不同的應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夠覆蓋普通的家庭或辦公室環境。 
          (8) 工作頻段靈活:使用頻段為2.4GHz、868MHz(歐洲)及915MHz(美國),均為免執照頻段。 
          與之相反,藍牙技術基本上只是設計作為有線的替代品,經常是為手機和附近的耳機或PDA聯網用的。它可以在不充電的情況下工作幾周,但無法工作幾個月,更不用說幾年了; 
          一般情況下,藍牙設備需要人手配置和維護網絡連接;它可以用來有效地處理8個設備(一個主設備和7個從設備),如果更多的話,通訊速率則顯著下降。 
          而802.11, 也被稱作Wi-Fi也有類似的問題。雖然它是將筆記本和桌面電腦接入有線網絡的很好的解決方案,但它的功耗卻非常高。 
        2.2 可能應用及市場發展 
          ZigBee的出發點是希望能發展一種易布建的低成本無線網絡,同時其低耗電性將使產品的電池能維持6個月到數年的時間。在產品發展的初期,將以工業或企業市場的感應式網路為主,提供感應辨識、燈光與安全控制等功能,再逐漸將目前市場拓展至家庭中的應用。通常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應用,就可以考慮采用ZigBee技術: 
          (1) 設備成本很低,傳輸的數據量很小; 
          (2) 設備體積很小,不便放置較大的充電電池或者電源模塊; 
          (3) 沒有充足的電力支持,只能使用一次性電池; 
          (4) 頻繁地更換電池或者反復地充電無法做到或者很困難; 
          (5) 需要較大范圍的通信覆蓋,網絡中的設備非常多,但僅僅用于監測或控制。 
          根據ZigBee Alliance的觀點,一般家庭可將ZigBee應用于以下裝置: 
          (1) 空調系統的溫度控制器, 燈光、窗簾的自動控制; 
          (2) 老年人與行動不便者的緊急呼叫器; 
          (3) 電視與音響的萬用遙控器, 無線鍵盤、滑鼠、搖桿,玩具; 
          (4) 煙霧偵測器; 
          (5) 智慧型標簽。 
          本文闡述了ZigBee技術及IEEE802.15.4標準及其相關應用,討論了它們的關系和相對其它技術的優點,并對其在家庭無線通信網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和展望。ZigBee技術彌補了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無線通信市場的空缺,其成功的關鍵在于豐富而便捷的應用,而不是技術本身。隨著正式版本協議的公布,更多的注意力和研發力量將轉到應用的設計和實現、互聯互通測試和市場推廣等方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內置式ZigBee功能的設備進入我們的生活,并將極大地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體驗。 
        參考文獻 
        1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15.4:Wireless Medium A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 (PHY)Specifications for 
          Low0Rate Wi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LR-WPANS) 
        2 韓旭東, 張春業, 李 鵬. 傳感器無線互聯標準及實現.電子技術應用,2004;11 
        3 中國ZigBee聯盟. ZigBee技術探析, 2004;8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桐乡市| 上栗县| 海南省| 东港市| 都安| 芷江| 高雄市| 银川市| 黄大仙区| 苏尼特左旗| 泾川县| 固安县| 桦南县| 漳州市| 余姚市| 莎车县| 合阳县| 嘉禾县| 淮南市| 西宁市| 神木县| 锦屏县| 沁阳市| 伊宁县| 清水县| 莒南县| 安吉县| 蓬溪县| 鹤壁市| 呼伦贝尔市| 岳西县| 洛扎县| 亳州市| 桃江县| 盐边县| 嵩明县| 延长县| 礼泉县| 金山区|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