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如何設計5V高電壓鋰離子電池

        如何設計5V高電壓鋰離子電池

        作者: 時間:2013-04-26 來源:網絡 收藏
        具有相對較多的研究報道。盡管在目前的通用電解液體系下能得出LiCoPO4的電化學性能,但其循環充放電性能極差。與 LiNi0.5Mn1.5O4相似,在下充放電會使得LiCoPO4與電解液發生反應,形成固液界面層,并部分溶解Co離子,大大惡化其循環充放電性能。同時,類橄欖石晶體結構具有極低的電導性能,因而其快速充放電性能也很差。與LiFePO4相似,納米化、摻雜、和非晶碳涂層是三種提高其性能的手段。納米級的小顆粒相比微米大顆粒,具有更短的鋰離子和電子傳輸擴散路徑,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摻雜陽離子則能提高其電導性。非晶碳涂層能形成相互連接的電子高速傳輸通道,從而提高性能。

          Sun等人[29]制備出Co(OH)2,再進行固態反應制備出200nm~400nm左右的具有非晶碳表面涂層的LiCoPO4,其在0.2C的速率下第一次放電容量為108.9 mAh/g。Li等人[30]用微波加熱反應的辦法制備出約150nm大小的具有非晶碳涂層的納米LiCoPO4顆粒,在3V~5.1 V間首次放電容量達144 mAh/g,30次循環后容量仍未72.6 mAh/g,而無非晶碳涂層的LiCoPO4容量分別僅為93.3 mAh/g和19.4 mAh/g。Wang等人[31]利用熱水法制備出刺猬狀的具有非晶碳涂層的LiCoPO4,約20nm直徑的LiCoPO4納米線自組裝成球狀顆粒,首次放電容量達136 mAh/g,且50次循環后保留有約91%的容量。Liu等人[32]用噴射熱解法制備出中空的具有非晶碳涂層的球狀LiCoPO4顆粒,顆粒大小約70nm,在0.1C速率下放電容量為123 mAh/g,20次循環后保留有97%的容量。

          除納米化和碳涂層外,研究者也試圖利用摻雜、使用電解液添加劑等辦法提高LiCoPO4的電化學性能。Jang等人[33]制備摻雜Fe的Li1.02(Co0.9Fe0.1)0.98PO4,并進一步在其表面制備LiFePO4涂層,首次放電容量為122 mAh/g,且20次后容量保留70%。Allen等人[34]制備出摻雜有Fe的Li0.92Co0.8Fe0.2PO4,并在電解液中添加1% HFiP,在2.~5.3 V間充放電循環10次后容量保留100%,循環500次后容量仍保留80%。Sharabi等[35]使用具有SiO2的分隔層,獲得了較好的循環性能。可能的原因為分隔層中SiO2能消耗電解液中的微量HF,從而提高循環性能。Xie[36]等人嘗試用固態Li1+x+yAlxTi2-xSiyP3- yO12 (LATSP)作為電解液和分隔層,在LATSP上沉積一層LiCoPO4薄膜,且獲得了電化學性能。盡管固態LATSP具有很高的電化學勢窗口,但其 Li離子擴散系數很低,且不能與活性材料顆粒具有很好的接觸,所以使用其作為電解液材料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開發。

          4 展望

          總的來講,陰極材料因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尤其是在需要提供高能量的應用中,例如對于電動汽車電池,高電壓陰極材料意味著串聯更少的單電池、更小的總電池體積和更輕的電池質量、以及更高的能量。隨著近些年來不斷的研究提高,高電壓陰極材料會在不久的幾年內進入市場,尤其是具有類尖晶石結構的LiMn1.5Ni0.5O4,兼具高電壓和良好的循環性能。然而對于類橄欖石結構的LiMPO4(M=Co,Ni),盡管具有更高的理論容量,但其循環性能仍需要極大的提高才能有好的應用前景。

        電化學工作站相關文章:電化學工作站原理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拉萨市| 杭锦后旗| 马山县| 东平县| 大安市| 寿宁县| 剑阁县| 密云县| 宁远县| 仁怀市| 嘉峪关市| 五华县| 始兴县| 崇左市| 梓潼县| 三台县| 商南县| 元阳县| 正阳县| 佳木斯市| 喀喇沁旗| 宝坻区| 蓬溪县| 武宁县| 卢龙县| 德昌县| 凌云县| 高阳县| 防城港市| 洞头县| 吉木乃县| 大竹县| 乌拉特后旗| 普兰县| 香港| 鄯善县| 扶余县| 永新县| 潜江市|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