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深度解析AC-DC電源設計

        深度解析AC-DC電源設計

        作者: 時間:2013-06-29 來源:網絡 收藏

        即使是對經驗最豐富的人員來說,要在一個小體積內實現電源效率最大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小型的設備有很多,在給定時間內,這類設備可能需要為負載提供數百瓦的功率。對于高度限制小于1U的系統,強制空氣冷卻也許不可行,這意味著必須采用成本高昂的大表面積薄型散熱器來實現散熱管理。

        AC/DC電源就是輸入為交流,輸出為直流的電源模塊。其中在這模塊內部包含有整流濾波電路,降壓電路和穩壓電路。在AC/DC電源轉換應用中,要求有較寬的輸入范圍,通常要求:85V~265V的交流輸入,輸出電源轉換效率要求高,同時能有效提高節能性能,滿負載效率在AC/DC中是一項主要考慮因素。提高AC/DC轉換器效率,實現更好的節能性能的方法,是綠色能源的倡導。

        在大多數情況下,工作在這些功率水平的電源需要某些類型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PFC)。將功率半導體直接焊接到PCB板上然后再粘貼到底盤上,而不是使之絕緣并把它們用螺栓固定到底盤上。考慮到熱粘貼材料的成本,整個組裝成本將會下降。這也減少了電源的尺寸并減少了設備連接處溫度約10攝氏度,從而可將平均無故障時間間隔大約增加一倍。對于電源,一般把一個非隔離離線升壓預轉換器用作PFC級,其DC輸出電壓作為下游隔離DC-DC轉換器的輸入。由于這兩個轉換器是彼此串聯的,故總體系統效率ηSYS為每個轉換器的效率的乘積:

        深度解析AC-DC電源設計

        (1)

        由式(1)顯然可見,一種具有眾多高效特性的系統解決方案是結合交錯式雙臨界傳導模式(BCM) PFC與隔離式DC-DC轉換器,其中,前者后面跟著不對稱半橋(AHB),后者采用了帶自驅動同步整流器的倍流整流器次級端。

        深度解析AC-DC電源設計

        圖1. 12V、300W、小型通用 電源。

        對于300W-1kW范圍的PFC轉換器,應該考慮選擇交錯式臨界傳導模式(BCM) PFC,因為在相似的功率水平下,它的效率要高于連續傳導模式(CCM) PFC控制技術。交錯式BCM PFC基于一種可變頻率控制算法,在這種算法中,兩個PFC升壓功率級彼此同步180度錯相。由于具備有效的電感紋波電流消除,EMI濾波器和PFC輸出電容中常見的高峰值電流得以減小。輸出PFC大電容受益于紋波電流消除是因為流經等效串聯電阻(ESR)的AC RMS電流減小。另外,由于升壓MOSFET在依賴于AC線的零電壓開關(ZVS)下關斷,在零電流開關(ZCS)下導通,故可以進一步提高效率。對于350W的交錯式BCM PFC設計,MOSFET散熱器可去掉,如圖1所示。另一方面,CCM PFC設計中使用的升壓MOSFET則易受與頻率相關的開關損耗的影響,而開關損耗與輸入電流及線電壓成比例。通過在零電流時關斷交錯式BCM升壓二極管,可避免反向恢復損耗,從而允許使用成本低廉的快速恢復整流二極管,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無需散熱器。PFC轉換器工作時的固有特點是:輸出電壓調節采用電壓型PWM控制時9穩態占空比Du為常數(即導通時間Ton為常數),輸人電流接近于正弦波。因此,控制電路中無須乘法器和電流控制,就可以實現功率因數校正。

        對于隔離式DC-DC轉換器設計,半橋是一個很好的拓撲選擇,因為它有兩個互補驅動的初級端MOSFET,且最大漏源電壓受限于所加的DC輸入電壓。LLC通過可變頻率控制技術,利用與功率水平設計相關的寄生元素來實現ZVS。不過,由于經調節的DC輸出只使用電容濾波,這種拓撲最適合的是輸出紋波較低、輸出電壓較高的應用。

        AHB主要用于高性能模塊(如CPU、DMA和DSP等)之間的連接,作為SoC的片上系統總線,它包括以下一些特性:單個時鐘邊沿操作;非三態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關鍵詞: AC-DC 電源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丹巴县| 安国市| 靖边县| 平邑县| 哈巴河县| 青龙| 门头沟区| 青川县| 平凉市| 怀远县| 西藏| 土默特右旗| 乌兰县| 门源| 巴中市| 宣威市| 天全县| 临泉县| 靖江市| 泰兴市| 惠水县| 留坝县| 景泰县| 刚察县| 始兴县| 南通市| 永德县| 桦川县| 丹凤县| 调兵山市| 班玛县| 晋中市| 寻乌县| 凤庆县| 加查县| 康保县| 娄烦县| 城市| 屯门区|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