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設計應用 > 變壓器中的分布電容與屏蔽(圖)

        變壓器中的分布電容與屏蔽(圖)

        ——
        作者: 時間:2007-02-06 來源: 收藏
          實際電路都是由非理想元件組成的,在設計中可能會遇到許多預料不到的情況。在調試如圖1所示的普通全橋電源時,輸出不是料想中平穩的波形,而是不時發生間歇振蕩,并發出“吱吱”聲,有時甚至會燒毀開關管。對電路進行分析后未發現結構上可能導致不穩定的因素,于是改變輸出采樣的電壓比,將輸出調定在半電壓24v上,使用90v的輸入直流電壓,在保證功率管安全的情況下進行調試。待電路工作正常后,再緩慢升高輸入直流電壓,經過多次試驗,發現當ui為180~250v時就可能引發振蕩,最后判定是驅動變壓器各個繞組之間的分布電容在搗亂。
          兩只開關管的電容分布如圖2所示,其中c2是繞組na的下端m與nb的上端p間的分布電容。當驅動變壓器的繞組na輸出正脈沖時nb輸出負脈沖,ta管由截止轉為飽和導通,于是ta管的源極即m點的電位急速升高,并通過電容c2提升nb繞組上端p的電位,升高的數值與兩個繞組的分布電容c1、c2、c3有關,還和p點到地的高頻阻抗以及m點電位上升的速度有關。如果提升的數值大于nb繞組自身的負脈沖幅度,就會引發tb管的瞬時導通,從而出現前面所述的間歇振蕩。其他各管導通時也會有類似情況發生。
          解決電磁干擾一般有三種途徑,一是降低干擾源的強度,二是增強被驅動的mos管的抗干擾能力,三是阻隔干擾的通路。在本例中,干擾源就是變壓器要傳遞的脈沖,這是無法降低的。給驅動加上負壓,可以大大增強mos管的抗干擾能力,這種方法為許多電源所采用。本例采用第三種方法,即在驅動變壓器的各繞組間加繞屏蔽層,其結構如圖3所示,共5個繞組和5個屏蔽層。整個變壓器包括屏蔽層從左向右逐層繞制,n1接到控制回路的地;兩個下管驅動繞組由于電位變化不大,同時與n2連接,實際上是接到了功率地;n3和n4將上管繞組na包了起來,并與na的異名端相接;n5將繞組nd與na隔離。這樣每個繞組都和它的屏蔽層同電位,它們之間不會有容性電流。當上管ta導通、上管繞組na的電位跳升時,屏蔽層n3和n4的電位也要同樣跳變,由于n2和n3之間的分布電容,這個跳變將在這兩個屏蔽層中間產生電流,但對管子的驅動沒有影響,只是會耗損一點主功率。在實際電路中采用了加電磁屏蔽的驅動變壓器之后,問題得到了全部解決。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屏蔽的作用是將各個繞組隔離開,以避免分布電容的不良影響。因此屏蔽層接到什么地方,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如果圖3中的n3、n4不與na相接,而是與n2一起接到功率地,則電容分布如圖4所示,c6、c7分別表示繞組na的上下端與屏蔽層n3間,也就是功率地間的分布電容(實際上c6、c7分別是包含了圖2中c4、c1后的等效電容)。當na輸出正脈沖的上升沿時,ta迅速導通,m點電位跳升,于是c6、c7中要有容性電流產生。m是低阻抗點,電流ic7對它的電位影響不大,但n點卻是高阻抗點,ic6電流將瞬間降低它的電位,可能使ta管瞬間關斷。因此不能采用這種連接方式。屏蔽層n3、n4如改與na的同名端相接,效果也不好。
          對于分布電容引起的截止管誤導通,可以采取設置負壓驅動和屏蔽隔離兩種辦法來解決。給變壓器增加屏蔽層會使驅動變壓器的設計變得復雜,但不用對電路進行修改,仍不失為一種實用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電容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师宗县| 治多县| 龙口市| 天长市| 通河县| 兰坪| 阜城县| 岳阳市| 梓潼县| 敦煌市| 五大连池市| 翁源县| 万宁市| 安乡县| 张家港市| 上高县| 康保县| 志丹县| 永寿县| 湛江市| 延吉市| 乌苏市| 沙洋县| 东光县| 玛曲县| 灵宝市| 山阴县| 贺州市| 东港市| 凤翔县| 荆门市| 永寿县| 忻州市| 青浦区| 台山市| 阳春市| 米易县| 巫山县| 涪陵区|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