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面向有挑戰性功能塊的時序收斂技術

        面向有挑戰性功能塊的時序收斂技術

        作者: 時間:2010-05-07 來源:網絡 收藏


        步驟4
        我們可對步驟1中加亮I/O密度的腳本進行修改,用于加亮繞障I/O密度。當將一個網路分為多個小段的進行計算時,首先要在已發現的繞障網路名單中進行過濾,且只計算名單中有的那些網路。由于過濾后引腳數將會大大降低,因此設計師需要調整每個分色的閾值。最終結果見圖4。

        步驟5
        圖4證明了白色區域具有最多繞障的I/O網路。這建議我們:
        1.移動大型宏,這是塊設計師可執行的最直接動作。
        2.最高層分配引腳時降低白色/紅色區域的引腳密度,這需要最高層設計師與功能塊設計協作進行。

        通常,這些大型宏被設置在那個地方肯定有其原因存在,因此在一些實際項目中重新分布模型引腳這種方式要更為切實可行。

        這只是“如何將我們的經驗轉換為可視化檢查”的一個例子。設計師不僅可對這種繞障I/O進行可視化處理來作為潛在問題預測指標,而且還可根據已經過證明的設計相關經驗,將其它因素加入到可視化檢查中來。

        第III章:時鐘門控克隆階段選擇

        一般來說,執行時鐘門控克隆一共有2個階段:fix cell(修復單元)和fix clock(修復時鐘);設計師還可同時在兩個階段進行克隆。因此在此提出了3種組合:
        1.只fix cell階段克隆
        2.只fix clock階段克隆
        3.兩個階段同時克隆

        如果是只fix cell階段克隆,那么設計師可采用命令“run clock gate_clone”在第一次全局布局/布線后執行克隆;相關配置可通過“force clock gate_clone”命令來完成。不過完成克隆后,‘force clock gate_clone’設置的約束將變為無效;如再需要fix cell階段克隆,那么設計師還要重新應用這些設置。

        作者以幾個功能塊為例,對這3種方法進行了一次測試,通過比較結果來找出適合其中多數功能塊的最佳方案。

        表1是測試結果,要點如下:
        1.黃色數據是一個功能塊的最好TNS,綠色數據是最佳區域。
        2.第2種方法帶來了適合大部分案例的最佳結果,包括最好TNS和最佳區域。

        什么樣差異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圖5是功能塊一個角點的時鐘門控單元分布: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琼结县| 马关县| 贵南县| 沁源县| 通渭县| 绥德县| 湖州市| 视频| 江山市| 汉川市| 阿坝| 平阳县| 陈巴尔虎旗| 珲春市| 涟源市| 西宁市| 高碑店市| 武功县| 遂宁市| 新建县| 普陀区| 洛浦县| 项城市| 滁州市| 定结县| 社旗县| 黎城县| 阳信县| 新宁县| 黄浦区| 永兴县| 若羌县| 灵宝市| 静安区| 中方县| 海丰县| 陵川县| 高平市| 密山市|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