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 傳感器市場前景大好
近幾年,隨著全球物聯網(IOT)的高速發展,傳感器產業也隨之迎來了發展黃金期。如今,這種芯片被廣泛的應用到工業、農業、軍事、安防、醫療、交通等領域,將現實生活中收集來的信息數字化。不管你信不信,IOT已成為全球最熱門話題,傳感器市場(業界預測,到2015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200億元大關)亦在其帶動下如火如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21511.htm
“野百合”也有春天 傳感器市場前景大好
目前,根據勘測對象,傳感器主要用作收集三類信息:用戶信息、環境信息以及產品信息。
信息分類
什么是用戶信息?我們舉例說明好了,例如一個可穿戴設備,其主要功能實質上就是收集用戶信息,通過監測用戶運動、行走、休息時的數據,幫助用戶改善生活質量或鍛煉效果,對產品的設計與生產環節起著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

通過對用戶行為的合理監測,使TraceAD(跟蹤廣告)的投放更加精準外,還能幫助廠商推出與用戶使用習慣更貼合的產品,促進銷售與服務環節,在用戶與產品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自然環境,包括在人造環境或自然環境下,所能遇到的溫度、濕度、照度、海拔、經緯度等地理信息。在物流或儲存過程中,對溫濕度的要求很高,因此,若能精準的控制這些數據,客戶在供需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就能將問題優化解決,從而大大降低物流與存儲成本。

“野百合”也有春天 傳感器市場前景大好
產品信息,可從兩方面來看:一是產品的終端銷售環節,產品是否存在弊病,這可能直接影響著用戶體驗。雖然產品出廠前就已經過嚴格測試,但仍舊難以預測用戶行為對于產品的影響。用戶喜歡在什么地方使用?使用后會如何存放?因用戶使用不當而造成產品損害的幾率有多大?用戶對產品發熱的敏感度?這些都可以通過產品內部對于自身的監測來統計,監測數據將在下一代產品中進行優化改進,從而使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提升生產商在市場中的更多份額。
另一方面,根據用戶使用情況,將市場進行差異化的細分。針對某區域用戶使用冰箱的特殊情況,例如存儲食物的重量,開關門頻率,調整冰箱的制冷效率,保溫層的厚度以及產品的容積,幫助生產方開拓當地市場。
傳感器在世界各國的應用
◆韓國
2003年,韓國政府推出以無線傳感器為基礎的“U-Korea”發展戰略,通過建設“U-City”,將韓國所有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而松島,被看成全球智慧城市的模板。松島項目興建于2000年,共投資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42億元)。
島上的聯網電力設施,實時為城市管理者提供當前電量的使用信息,還能幫助當地居民控制各自的電量使用情況;鋪設在公共道路上的信息傳感器,方便交管部門對交通信號燈的智能化管理,以降低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還能優化配置車流和人流;而電梯,只在有人乘坐時才會啟動。預計到2015年,松島將全部竣工,屆時全市住戶將達6.5萬人。
◆西班牙
在西班牙的桑坦德市,為減輕空氣和噪音污染,而發起一個名為“SmartSantander”(智能桑坦德)的建設項目,全市配置了約1萬臺電子監控設備,每臺設備都裝有兩個無線電收發裝置,以便與其他設備、GPS和傳感器進行通訊,對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噪音、溫度、光線甚至特殊區域的停車位進行監控,亦或通過移動應用程序或智能信號司機可以輕松找到一個適合的停車場。在科技的幫助,桑坦德成為大規模傳感器配置的試驗城市之一。
再看巴塞羅那,紅綠燈上的傳感器,可向盲人手中的接收器發送道路預警信號;地上的停車傳感器,能讓司機輕松獲知哪里有空車位;就連垃圾箱也被安裝上了傳感器,用來檢測塔機箱是否已滿以及氣味是否超出正常標準等等。
◆美國
2009年,IBM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年9月,愛荷華州迪比克市與IBM共同宣布,將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迪比克計劃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城市包括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在內的所有資源,進行數字化連接,監測、分析、整合各類數據,智能化地響應市民需求的同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讓迪比克市更適合居住和商業發展。
迪比克先是將所有住戶和商鋪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其中的低流量傳感器技術,可防止水電泄漏造成的浪費,同時搭建綜合監測平臺,及時分析、整合以及展示數據。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個人和企業公布這些數據,意圖讓大眾對自己的耗能情況,有更清晰認識,加強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北歐
歐盟早在2007年,便展開一系列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為例,該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旁邊,設置了18個監視器,通過射頻識別、激光掃描和自動拍照等技術,可對一切車輛進行自動識別,分時段對進出市中心的車輛收取擁堵稅,城市交通擁堵水平降低了25%,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40%。
素有“自行車之城”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鼓勵市民乘坐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軌道交通,利用統籌規劃,市民在自家1公里之內就能乘坐軌道交通,另外,除修建3條“自行車高速公路”以及沿途配備修理等服務設施外,該市還為自行車提供射頻識別或GNSS全球定位服務,通過信號系統保障出行暢通。
展望未來,隨著物聯網信息產業的普及而逐步發展,勢必將引發商業模式的革新與優化,在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推動下,傳感器市場的發展壯大指日可待,前景甚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