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51單片機串口通信中的檢錯方法

        51單片機串口通信中的檢錯方法

        作者: 時間:2011-12-07 來源:網絡 收藏

        1.3 漢明碼(Hamming)
        漢明碼是在一組代碼中加入一定數量的冗余,以形成一組新的數據。新加入的冗余數據被稱為校驗位。若某個信息位出錯,則將引起幾組奇偶校驗結果均出錯,由此根據奇偶組的檢錯,便可確定誤碼的信息位及性質。漢明碼具有如下特點:
        碼長:N=2m-1
        信息碼位:k=2m-m-1
        監督碼位:r=N-k=m,其中m≥2正整數
        由于本文中的檢錯對象是串口發送,一次發送8 bits數據,故需要的冗余位為4 bits,本文采用的漢明碼為(12,8),其編碼由8 bits數據和4bits組成。設數據分別為a0,a1,a2,a3,a4,a5,a6,a7。檢驗位為a8,a9,a10,a11,它們可按下面的式子決定:


        2 測試環境及原理
        本文的測試平臺分為兩部分,即PC串口發送部分和8051串口接收部分。PC通過串口發送數據,每次串口發送的單位為8 bits。8051通過串口接收PC發送的數據。由于硬件的限制,8051中存儲數據的buffer最大為512 bytes。所以PC端的數據每次也只發送512 bytes,總共測試的數據大小為8 K bytes,傳輸完8 K bytes的數據需要16次。串口傳輸的波特率為57600。8051接收來自PC的數據,每次接收512 bytes數據,并進行錯誤檢測。若檢測到錯誤,則給PC發送一個重傳請求,若沒有檢測到錯誤,則給PC發送一個繼續傳輸的命令。
        為了提高傳輸效率,在不影響檢錯的情況下,可分別對奇偶校驗、CRC校驗、漢明碼校驗采用不同的數據傳輸結構。
        奇偶校驗每發送8 bits數據就算出1 bit的奇偶位,在算出8 bits的奇偶位之后,再將校驗位一起發送到8051,其中數據D為512 bytes,Group為64bytes,data為8 bits數據。其數據結構如圖2所示。

        CRC校驗時,每512 bytes數據產生1bytes校驗位并發送到8051,其數據結構如圖3所示。其中D為512 bytes,data為512 bytes,CRC byte為8bit。即每512個bytes得到一個CRC校驗值。漢明碼由于采用了(12,4),每8 bits數據產生4 bits的校驗位。故其數據結構如圖4所示,圖中,D為512 bytes的數據,data為8 bits的數據。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屏南县| 大荔县| 内黄县| 永丰县| 天台县| 图片| 盈江县| 北安市| 广宁县| 青川县| 巴中市| 延寿县| 许昌县| 碌曲县| 渑池县| 炎陵县| 石阡县| 汶川县| 桂阳县| 邵东县| 贵港市| 罗平县| 金塔县| 尖扎县| 蓬溪县| 武宁县| 融水| 汶上县| 都昌县| 黄大仙区| 六盘水市| 赣州市| 吉木萨尔县| 辛集市| 泰宁县| 武隆县| 读书| 大庆市| 济源市| 贵港市|